湖南傳媒再創新 評出十大敢講真話者
【大紀元11月7日訊】近期在文化、輿論上屢創內地先河的湖南傳媒,繼下屬的湖南衛視掀起「超級女聲」熱潮後,其屬下雜誌《時代人物周報》又推出「十大敢說真話人物」評選,其中有怒斥教育腐敗的張保慶、再掀「審計風暴」的李金華、抨擊房地產泡沫的易憲容及被稱為「民企殺手」的郎咸平等。編者在讚揚這些敢言者之餘,卻慨嘆講真話之難。
時代人物周報11月6日刊文指出,從本期《時代人物周報》始,將以系列報道的方式,對2005年做以回望。「第一炮」是那些敢言說真話,說心裡話的人們。看了他們的「炮彈」,人們依舊感喟:在議論更為自由的今天,大聲說真話依舊是稀缺的。而下期將推出的10大公開信,其作者的目的,依舊在於「表達真相」, 同樣稀缺。
文章稱,熱熱鬧鬧的2005年眼看走到尾聲,每一年之中,總有些事情會超乎意料,總有人按捺不住跳出來大聲發言。有些話雖然想法良好但卻落了空,有些話是真話但不招人喜歡,有些話說了等於白說。他們說了,這個社會不一定會因此更好,但如果他們沒說,這個社會卻可能變得更壞。因此,還是有人奮不顧身地跳出來點燃了導火索:就算不能炸開什麼,能吸引大家來聽這個響總是好的。
此專題報道在內地民眾中引起熱烈反響。有網民認為,現在講真話的人太少,幸好現在有他們,總算有一點期望。但有網民則指出,現今社會的人和事都是以「假」字行頭,縱然有媒體不畏強權作真實報道,惟所能產生的影響力實在太小。
易憲容抨擊房地產泡沫
1999年易憲容開始研究中國的房地產業,地產與金融,本來就是難以分家的兩個行業。從2003年起他開始挑戰中國地產泡沫,他痛擊過許多地產奇論,比如「上海的房價比起東京香港來說不算貴」。2004年,他提出「謹防房地產挾持中國經濟」,在國內引起巨大反響。
與其他的金融專家不一樣的是,易憲容這個名字可謂家喻戶曉。他為多家媒體撰稿,又在各門戶網站上有自己的專欄,文字傳播率遠非其他金融專家能比。
據悉,易憲容對中國房地產泡沫發出尖銳的質疑,其發言也得罪了不少房地產界人士。此外,易憲容敢於對香港問題「說三道四」,他針對特首易人一事,直指董建華「運氣不好力不足」,亦指曾蔭權「政策空間有限」。
張保慶砲轟教育亂收費
搶在今年10月退休前,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5次發飆,聲稱「反正我也要退了。」
文章稱,2005年8月29日的新聞通氣會上,張保慶點燃了從政生涯的最後也是最猛烈的一炮,他點名斥責八省政府沒有落實助學貸款,這種點名式批評引起了公眾的巨大反響。
此後,張保慶似乎覺得意猶未盡,又即興點評中國教育的亂收費問題:「我調查的結果是,中小學亂收費主要是地方政府的亂收費。不是學校在亂收費,都是地方政府逼著學校亂收費。而高校亂收費主要責任在高校本身,是高校的領導在變相亂收費。」9月7日,張保慶再次對高校開炮。
一星期前,國務院免去張保慶教育部副部長職務,由於罷官原因不明,不少人懷疑他因敢言而丟官。
丁學良「語不驚人誓不休」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丁學良今年也「語不驚人誓不休」:「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5個,國內有的著名經濟學家連在國際上最好的50個經濟系裡當研究生的資格都不夠。」
經濟學界不置一評,但傳媒卻忍不住翻起了老底,經濟學家與商界的密切聯系被制成表格公諸於眾,對經濟學家的新一輪批評再次湧起,經濟學家的公信力又一次被踐踏。一個針對他的這番話的評論說:「丁教授的批評不過像《皇帝的新裝》裡的小男孩,說出了一個真相而已!但讓我們警惕的是,為什麼每次說真話的小男孩都是香港教授!」
郎咸平猛烈抨擊國有企業股份化
郎咸平力批內地民企,通過種種手段侵吞國有資產。3年前,香港學者郎咸平「炮轟」德隆,結果德隆系分崩離析,唐氏家族財產化為烏有,面對牢獄之苦。此後,郎咸平在中國民企中越戰越勇,三叩TCL、四問海爾、七問格林柯爾,在2004年引發經濟學界最為著名的「國有產權改革大討論」。
至2005年9月2日,科龍前董事長顧雛軍被捕,為郎顧之爭劃下句號,「民企殺手」之名可謂名副其實,以真材實料鑄就的「郎大炮」實力令其他炮手望塵莫及。同時,伴隨此案曝光的還有顧雛軍曾給國內許多經濟學家的顧問費和車馬費。顧雛軍已成昨日煙雲,但由郎咸平領軍的“香港教授”現象,無異於在中國內地的知識分子臉上摑了一掌。
此外,湖南婁底市委書記蔡力峰通過公開他十多次暗訪內容,揭露轄區內官煤勾結的黑幕,直接命中礦難頻發的根本原因。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今年再次在審計報告中,炮轟國土資源部及國家旅遊局等「重量級單位」;《時代人物周報》稱讚他是「大規模殺傷武器」。
其後,台灣作家李敖也因訪大陸時的三場演講而上榜,但文章形容李敖是「隔山打牛」,「炮轟目標不明」;張國立批「大長今」遭長今迷「圍攻」;《實話實說》前主持人崔永元扛起「反對公共電視庸俗化」的大旗,得罪了不少人,也帶來了不小的聲響;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惟英在北京市政協會議提出「建立人口准入制度」的提案,實際上等於「精英准入」,一時網絡上罵聲四起。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