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旅遊休閒

紅毛城重新修容 淡水古色再現風華

【大紀元11月6日訊】文/自由時報記者康俐雯 攝影/自由時報記者沈昭良

走進淡水老街,有的不只是鐵蛋、阿給跟魚丸,前人在淡水這個百年前最重要的聯外窗口,留下許多珍貴的古蹟遺址,「紅毛城」、「滬尾砲台」與「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小白宮)」即為「淡水古蹟園區」中最具代表的三大招牌古蹟,她們以硬體建築見證了台灣的歷史,也訴說著淡水的過往。紅毛城歷經一年半的閉館整修,這座淡水古蹟園區中最老的古蹟11月10日起將重現風華。

紅毛城「英」姿勃發

說起「紅毛城」的由來是,17世紀初來到台灣的外國人,因長期航行與本身髮色稍淡且偏紅,所以平埔族人大多稱外國人為紅毛番,紅毛番住的地方即為紅毛城。

「領事官邸」的牆面共有12幅磚雕。(圖/自由時報)

現在位於園區入口處的「南門」,是紅毛城園區裡唯一的中國式建築,是清初修建紅毛城圍牆時的同期建物。採用觀音山石條堆砌而成,非常堅固,門額上題有「南門」二字。

清初建構保護紅毛城的四周城牆,並設置東西兩大門,南北兩小門,目前僅留南門,其餘三座城門已於英人時期為出入安全管制而拆除並封閉。

「淡水紅毛城」的主堡是一座方形城砦,最適合防衛,同時它的地基深、牆壁厚,加上「外石內磚」的砌法,在古代可不畏砲火的攻擊。主堡內分為上下二層樓,內部採半圓筒形的穹窿(拱型)結構建造,上下樓的穹窿方向相互垂直,讓主堡更加穩固。

英國人進駐後,除了將尖形屋頂改成平台式,在東北及西南角位置增設角樓二處,二樓南側外也增建露台,露台上同樣設有雉堞及槍眼,居高臨下看守,以防止入侵者侵擾。

最重要的是英國人將原先灰白色的紅毛城,粉刷成紅色的特色牆身。建築內部為了辦公而增置的設備有文件焚化爐、保險庫、文件保險箱及壁爐等。

當時英國領事擁有「領事裁判權」,在底樓設有四間牢房,用為在台灣犯罪的英國犯人的臨時拘留所,牢門上並設有送食口及窺孔。

領事官邸大富大貴

位於紅毛城旁的則是「領事官邸」。官邸底樓西側為客廳及書房,東側為餐廳及配膳室,後側為洗衣間及數間傭人房。二樓有三間大臥室及貯藏室。底樓入口設一座扶手大樓梯通往二樓,天花板懸垂大吊燈以示氣派。

值得一提的是,「領事官邸」的牆面共有12幅磚雕,其中「長方形」磚雕上的圖騰是以英格蘭的薔薇花與蘇格蘭的薊花共同組成。「正方形」雕有「VR1891」圖案的則表示此建築是在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改建為兩層樓建築,另在地基上的通氣孔使用了中國古錢紋做裝飾,在中國傳統建築上的隱喻是:期望讓住在此建築的主人日後可以大富大貴。

滬尾砲台——北門鎖鑰

西元1884年的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法軍奉命向基隆進攻,此戰役亦稱「西反仔」。當時台灣巡撫劉銘傳,發現淡水的重要性,因為法軍可以利用淡水河直接進入台北城,因此決定棄守基隆,把兵力改移至淡水。

當時清朝曾在淡水的沙崙、中崙、油車口先後修築砲台,但在清法戰爭時,法艦砲轟淡水,這三座砲台幾乎被法軍摧毀。清法戰爭後,劉銘傳深知台灣海防的脆弱及重要性,遂加強台灣海防的建設,所以決定在各個海口增建砲台以利防禦。

劉銘傳知道中國砲船、科技、訓練方式,皆遠遜於外國的船堅砲利,所以採取「師夷之長以制夷」,希望能學習到外國先進的技術,所以特別聘請德國籍技師巴恩士(Lieut Max E. Hecht)負責督造,以西洋砲台為建築範本,於1886年在澎湖、基隆、滬尾、安平、旗後等五處海口趕造十座新式砲台。

其中,滬尾有兩座砲台,一為「北門鎖鑰」(「北門鎖鑰」四字為劉銘傳親題),即今日的滬尾砲台,另一為「保固東瀛」,但已不見其遺跡。滬尾砲台現址位於台北縣淡水鎮中正路一段6巷34號。位於五虎崗的第一崗,視野良好,可遠眺淡水河口及關渡大橋,四周景觀盡收眼底,可惜今為樹木所遮。砲台西側為淡水忠烈祠,東側為台灣高爾夫球場,北側為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現定為二級古蹟。

小白宮首度露臉

「小白宮」雖然年代僅次於「紅毛城」,卻從未對外開放過,此次成為淡水古蹟園區的一點,11月10日同步開放民眾參觀。

「小白宮」全名是「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正立面向南,面對淡水河,有十一個半圓拱圈,東、西面各有四個半圓拱圈。規律對稱的拱圈,在視覺上具有協調柔和與美感。

東、西、南三面的拱圈迴廊,除視覺效果外還可增加光照面積,使每一個空間都能得到充足的日照與視野。門窗的位置均與迴廊拱圈相呼應,除採光性及通風性良好外,更便於由室內觀賞室外景色。迴廊每一扇門窗上,都附有木質的活動百葉窗,作為調節光線及加強遮陽效果。

屋頂是四坡式斜屋頂的基本形式,方便排水,亦可增高室內空間或作成閣樓使用,同時具有隔熱作用。屋頂上設有煙囪,是壁爐設備,壁爐主要作為取暖及防潮用。地基用紅磚及石材砌成基座,外側周圍則留有通風口,基座抬高約一公尺,既可防潮又能表現出主人的尊貴氣派。(//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