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愛》 陳可辛:拍片冒險如坐過山車
【大紀元11月3日訊】(中華網11月3日報導)陳可辛近日攜《如果·愛》公映版拷貝來到廣州,舉行了一次內部看片會,這也是《如果·愛》首次和媒體記者見面。相對於該片開拍之前七年陳可辛執導的《甜蜜蜜》中的愛情故事,“七年之癢”已經讓陳可辛的愛情觀有所改變。陳可辛坦言:“可能我越成熟,對愛情就越悲觀。《如果·愛》中的愛情其實就是現實中枕邊人之間的愛情,幾乎所有人都愛得不夠,這和《甜蜜蜜》不同,但我終於可以拍一部我個人觀點的愛情電影———雖然很浪漫,卻又很現實。”
周迅在《如果·愛》中扮演孫娜,這是一個為了能演上一個角色會和副導演睡覺的人物,陳可辛不諱言這是他在圈子裏經常會碰到的事情,而這種現象現在在內地比香港更嚴重。
金城武則在影片中扮演一位從香港到內地學習電影的窮學生,和周迅經歷了一段窮困潦倒的愛情,將最初的愛當作最溫暖的記憶,雖然周迅為了成名而離他遠去,但是他仍然生活在愛情中無法自拔。電影就是以此為開頭,講述十年後兩人都成為名演員,機緣巧合成為一部電影的男女主角,雖然周迅已經忘掉了過去的種種恩愛,但是金城武卻仍然希望把周迅帶回到10年前的甜蜜戀情之中……
對於金城武的愛情,陳可辛將之解釋為孩童之愛,“金城武在裏面其實是個小孩子,他的愛情是孩子式的,幼稚的。其實在他和周迅分手之後,他整個人在愛情方面的發育就停止了,他必須回來,因為如果放不下和周迅之間的感情,他就無法繼續發育。”
這種愛情觀在現實中人們看來多少有些不值,影片散場後,一位影院女經理就為金城武對周迅的執著而大搖其頭,其實就是金城武本人在初次讀劇本時都無法接受,反復地跟陳可辛講:“這個世界上怎麼還會有這麼無聊的男人。”
影片中導演還專門設置了一些有符號意義的情節,例如周迅在睡覺時一直磨牙,導演解釋說:“影片中金城武會天真地認為,孫娜只有在自己身邊的時候才會磨牙,其實我想說的是,孫娜在所有男人的枕邊都會磨牙,無論是在張學友枕邊,還是在那個給她提供角色的副導演的枕邊。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磨牙的人一定不快樂,我用這個符號,是為了表現孫娜一直在找梯子往上爬,但是她卻並不快樂。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表現金城武的天真。”
影片中張學友和周迅是一對因為利益而結合的夫妻,張學友捧紅了周迅,卻開始面臨事業的瓶頸,周迅要遠去好萊塢拍戲,兩人感情的危機由此產生。對於張學友和周迅之間的感情,對愛情持悲觀論調的陳可辛覺得這就是現代人的愛情。他解釋說:“他們就是因為利益而結合的夫妻,一段感情一開始就是利益,最難看的都先看了,還怕什麼?這才是最無敵的感情。他們的關係涵蓋了所有的商業考慮,這就是夫妻。夫妻之間,身邊的人才最重要。”
至於影片的結局,陳可辛一再央求記者替他保密,因為影片要到12月才上映,陳可辛擔心結局透露後會讓有的觀眾不再對進影院感興趣。不過他表示結局一定不落俗套。
說到《如果·愛》,自然就繞不開《甜蜜蜜》,但是時隔多年,導演陳可辛的愛情觀卻“堅硬”了不少。他說:“如果讓他現在再給《甜蜜蜜》拍結局,那男女主角一定是坐在一起喝杯咖啡,然後繼續各走各的路。”而這種“凡人”的愛情觀也成為《如果·愛》的主題。陳可辛坦言:“我覺得《如果·愛》的故事不夠《甜蜜蜜》那樣討好,《甜蜜蜜》的愛情很簡單,黎明和張曼玉的愛毋庸置疑。觀眾最喜歡這樣,喜歡你愛我、我愛你,愛情清清楚楚,然後中間有個壞人,或者是天災、癌症、報恩之類的。不過可能我越成熟,愛情觀越悲觀,《如果·愛》中,所有的人都愛得不夠,這正如現實中的愛情———現實中的人類絕大多數都愛得不夠,所以希望能去戲院裏看到愛得很夠的愛情。很抱歉,這次我沒能給大家愛得很夠的愛情。”
但是雖然不是王子和公主般的童話,《如果·愛》卻讓凡塵中熟透了的人們有了更多的共鳴,這其實也正是陳可辛的初衷。
陳可辛這位以執導愛情片而聞名的香港導演,19歲便執導其首部電影作品《雙城故事》。上世紀90年代,他製作了一連串賣座作品,一時好評如潮,其中《甜蜜蜜》更史無前例地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中贏得9項大獎。之後由他親自執導的《三更之回家》,成為2003年柏林電影節參展部分的開幕電影。但是十多年導演生涯拍了幾十部影片,《如果·愛》卻讓陳可辛最感到緊張和不安,陳可辛說:“這幾年我自己創辦了公司,我都是在監製電影,《如果·愛》是我多年來首部執導的影片。現在的心態有點像大冒險的感覺,所以壓力也很大。”而這種緊張跟這幾年來陳可辛投資拍攝《晚娘》、《三更》等影片的緊張都不一樣,陳可辛說:“自己的公司其實這次並沒有給《如果·愛》投資,太貴了,投不起,但是我投資的是我在內地事業的前途。”
陳可辛說,拍《如果·愛》的過程就像是坐過山車,“拍之前沒有底,拍著拍著有底了,但是剪完後又沒底了。這段時間去威尼斯參展,又在一些場合給同行看過,這一圈下來,我又覺得我有底了,觀眾的反應比我想像中好。”
電影中張學友扮演的導演遇到了創作的瓶頸期,老是擔心自己江郎才盡。陳可辛坦言自己也是一直很緊張的人,但是這種緊張保持了自己的創作水準。“很多導演,靠著一兩部電影成名,就鬆懈了,可能他繼續拍片,雖然拍得很難看,但是觀眾還是會買他的賬,但是那個要靠運氣,我不能等運氣。”
《如果·愛》被片方稱為“歌舞片”,但是看完後觀眾會覺得和傳統的歌舞片並不一樣,在片中歌舞音樂只是一些調動觀眾情緒的技術手段,陳可辛解釋說:“《如果·愛》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歌舞片,它更重要的是講一個愛情故事,這和《甜蜜蜜》沒有不同。這幾年來,真正的賣座大片都是武俠片,我只是想證明:大片不一定是武俠片,我想通過華麗的歌舞場面把觀眾請到戲院中,在大銀幕上感受到影片的華美壯麗。”(廣州日報 大洋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