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9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九日電)專家表示,中國農產品產地正朝向「全方位污染」,且因人為破壞和全球氣候變化,使農田受災面積不斷增加,每年糧食產量因此減產約四百億公斤。
中國農科院副院長章力建向新華社說,由於長期大量不合理施用農藥、化肥、除草劑、生長調節劑等化學合成物質,不當處置畜禽糞便、農田廢棄物,工業、生活污水灌溉等,使農業生產環境污染不斷累積和加重。
他說,這構成了從水體、土壤、生物到大氣的立體污染,日益對包括糧食在內的各種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產生負面影響。
產能減少因素還有,耕地土壤肥力下降和質量退化,低產農田面積高達百分之四十,污染農田約佔耕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農田中有機農藥殘留量高達百分之五十至六十。
此外,水污染也日趨嚴重,中國國家環保總局指出,全中國大陸的地表水除珠江水系、長江幹流及主要一級支流水質外,其餘各流域水資源均已遭受不同程度污染,水體污染較嚴重的地區主要處於農業產區和經濟較發達地區,全國大約有六百五十至七百萬公頃的農田使用污水灌溉。
另據中國水利部普查,水土流失面積已達三百六十七萬平方公里,佔國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全國有百分之四十的土地受到酸雨危害。
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曾希柏認為,影響中國農產品產地環境最主要的因素首先是工業與生活廢棄物大量排放。
其次是濫用農業化學品,單位面積化肥、化學農藥施用量均超過世界平均水準的三點五倍。三是農業廢棄物,約三分之一的畜禽糞便和作物秸稈被隨意排放和焚燒、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