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二十六日電)台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十一月份的大陸工作簡報指出,中國領導人將嚴峻的就業問題列為優先解決項目,其中,百萬大學畢業生失業大軍,已凸顯中國社會當前青年失業率偏高的問題。學者認為,如果中國當局不尋求治本方法來解決問題,恐將引發社會失序。
據港媒報導,今年夏天從中國各級大學院校畢業的應屆大學生達三百三十多萬人,但到十月初的就業率僅有七成,仍有約一百萬的大學應屆畢業生未找到工作。
陸委會的大陸工作簡報表示,各項統計數據顯示,十五至二十九歲的中國青年總體失業率為百分之九,遠高於百分之六點一的社會平均失業率,難怪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特別在中共第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案中,把就業問題擺在「特別突出的解決問題」。
簡報指出,自二○○二年以來,中國青年失業問題就日益惡化。青年失業偏高有四項原因,包括:新增加的青年勞動力過多、就業意願低,有業不就、大學大規模擴招,以及學歷過低等問題。
人民日報報載,據統計,中國每年需要就業的人數為二千四百萬,但經濟成長所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只有一千二百萬人。簡報認為,青年是新增勞動人口的主要來源,他們又缺乏工作經驗,在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的情況下,無經驗的青年人要找工作就更不容易。
簡報並指出,中國有七類青年有業不就,包括學歷低、無技能者;大學畢業生對工作過於挑剔;從原來公司「下崗」的年輕人,如果新工作不比舊工作好,就索性不就業;不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不好;創業幻想型,不願為人工作;習慣性跳槽,跳到最後丟掉工作;遇挫折後回家依靠父母。
銘傳大學副教授許志嘉表示,近幾年來中國大學大規模擴招,使得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快速增加,但中國經濟發展策略是致力於成為世界工廠,多年來全力發展勞力密集型產業,就業職位大多是勞力密集型,並不特別需要大學畢業生,經濟成長雖帶動就業機會的增加,但卻非擁有專業技能的大學生所需要的工作機會。
他指出,高學歷失業現象凸顯中國大學院校快速擴招所呈現的人才培育失衡問題,低學歷失業現象也顯示中國大陸教育資源不均,使得許多低學歷者無法就業。
許志嘉認為,青年是國家競爭的根本力量,龐大青年人口無法就業,造成勞動力浪費和衍生的社會問題將是社會的沈重負擔,如果問題持續擴大,可能會因此引發更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國當局必須高度重視,以免青年失業率過高帶來的社會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