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郭若採訪報導)
鄉村建設夢和新岸路
楊銀波的一個忘年之交曾經跟他說過一個夢,當他還是楊銀波那個年齡的時候,曾經想過要在新岸村掀起一場鄉村建設,幫助這裡的父老鄉親告別貧窮。
成年後的楊銀波遠走他鄉,到外面的世界拚搏奮發,四年之後,當楊銀波重新回到這片生育他的土地,家鄉的貧困一如往年,而當年那位青年人的夢,卻成了楊銀波今天的夢。他要把鄉村建設夢變成現實。
鄉村建設的首要條件是交通,這裡需要一條能通車輛的泥石路來替代濕滑陡峭的山路,這條被村民們命名為「新岸路」的未來之路長約1.5公里,連接村裡的四個村民組。破土動工需要五萬元人民幣,整個工程約需十萬元。
夢依舊是夢 艱難卻比以往更加真實
從11月6日開始,包括詳盡修築規劃和財務監管制度的「捐款修築新岸路倡議書」通過郵局、電子郵件、楊銀波主編的「維權通訊」網站以及媒體廣而告之。楊銀波甚至在村民會上斗膽放言:即便是以楊銀波個人的名義借錢也干!
村裡的男女老少在巴巴地盼著,他們早就不奢望官僚、政府能給他們帶來好生活,但這次不同,這次點燃他們希望的是一個「不平常」的年青人。當村裡的青壯年甚至少年都前仆後繼地外出打工的時候,從外面回來的楊銀波彷彿給這個廢墟似的古老村落帶來一抹新綠。村民們在期待著奇蹟。
然而實際情形似乎比估計的還要艱難,迄今為止,他們只籌到1300元,僅僅是整個工程需款的1.3%。除此以外,認捐的只有楊銀波自己和他的三位親屬。
很多讀者感嘆不敢相信中國還會有楊銀波這樣的青年;有人在網絡上看到楊銀波放上去的家鄉照片,說是假的,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也有不少人勸說楊銀波:公益項目是政府的事,要現實一點。
楊銀波不認為這種「現實」是面對當下現實的應有態度。「包括我們很多人一直以來做著的許多事情,有幾件不是政府應該做的?但明明知道政府不會做,如果你我都不做,莫非一代代的貧窮落後還得持續惡化下去?
難道貧困地區的唯一希望只有外出打工?
難道出外打工無論多麼艱辛都永遠是條不歸路?
當城市的民工數量飽和之後我們還能到哪兒去?
一個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的社會還能維持多久?
為了那些等待著的孩子和再不能等下去的老人
十萬塊錢不算個大數目,但那是外人說的。楊銀波說,如果你深入過重慶永川市朱沱鎮新岸山村,如果你真正瞭解貧窮,你就會明白,在這裡,十萬塊錢絕對是個天文數字。
這裡有的村民一兩個月吃不上肉,好一點的家庭頂多秤點油。一家人營養的主要來源就是母雞隔天下的一兩個雞蛋。
漲谷小學是當地最高級別的學校,有八百多個學生。學校裡一年級到五年級沒有肉吃,六年級比較好,每週能有一頓吃上一點點的葷菜。當楊銀波答應會請他的小兄弟們吃一頓肉時,孩子們高興得眼神都發綠了,可有誰知道,這位他們心目中特有能耐的大哥哥,手裡拽著的那份「特困戶孩子名單」卻足足有八頁多長。
孩子們可以等,村裡那位從小看著楊銀波長大的老人卻不能等。楊銀波把別的事情都放下,專門請老人吃了一頓肉。吃肉是象徵性的,老人得了食道癌,話都說不清楚了。
村子裡像這樣的人好多好多,幾乎每個人都和楊銀波有一段故事。為了每一個正在等待的孩子和已經等待得太久的老人,楊銀波說:儘管此次倡儀經歷了「最為普遍的沉默」,但他絕不放棄。一定要讓這裡的孩子都讀上書,要讓老人的生活醫療有保障,要讓山村有個圖書館、電腦室、自動取款機……,更重要的,要讓這裡所有的人,無論貧富高低,都享有人的尊嚴。
悲憫未必能濟世 但卻會發光
一條路可以把一個地方連向另一個地方,楊銀波的志願比路長,他要做一根「綿長而又牢固的紐帶,把最積極的一切都連接起來。」楊銀波下面的目標是南通、貴州、雲南……他要用腳步深入中國的西部農村,用筆把那裏的真實報告世人。「時代是進步了,可退步的地方我們要去正視。」
楊銀波總是覺得時日無多,這種與他22歲的年齡毫不相稱的憂慮或許來自他對社會現實的敏銳視覺和一顆對苦難的悲憫之心。
楊家不遠處是一座寺廟,從那裏傳出的暮鼓晨鐘古樸而蒼茫。相信輪迴的楊銀波說自己上輩子是個出家人,今天做的一切上天早已注定。(//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