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學者:台灣微型企業非夾縫行業 應善加輔導

【大紀元11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二十一日電)微型企業是台灣企業最大族群,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杜英儀表示,社會認為微型企業規模小,是「夾縫行業」,事實上,總收入低不代表利潤也低,部分微型企業較大企業擁有更高利潤率,政府應有更完善輔導措施。

杜英儀在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最新出刊「全球台商e焦點」電子報中,分析台灣微型企業近況。

微型企業是指員工人數5人以下的企業,據《台閩地區工商及服務業普查》資料統計分析,民國90年台灣微型企業家數計72萬家,占全體企業家數比率高達77%,遠高於5人以上中小企業20.8萬家,占22.23%、及大企業7261家,占0.78%。

不過,微型企業在職人數近133萬人,占我國工商服務業在職人數20%,附加價值只佔全體企業12.06%,而生產總額也僅占全體企業的8.3%。

杜英儀指出,由於微型企業經營規模小,社會常稱呼為「夾縫行業」,這項稱呼隱含認為微型企業是勞力密集、非主流、不需高資金或進入門檻低、甚至是缺乏「創新」與「知識」行業。

杜英儀表示,微型企業不應是夾縫行業。據《台閩地區工商及服務業普查》資料,以規模與行業附加價值率及利潤率分析,發現除礦業及土石採取業、水電燃氣業、住宿餐飲業、金融保險業、醫療保健服務業外,在其他各行業中,微型企業附加價值率表現普遍高於5人以上中小企業及大企業。

顯示在多數行業中,微型企業能以較少的中間投入提供較有價值產品或服務,她認為,這些價值可能來自於知識、技術或服務品質,特別是可能在某些利基市場或供應鏈中提供獨特產品與服務的價值,能以極小的規模創造較高價值。

另從利潤率來看,也可發現除礦業及土石採取業、水電燃氣業以及金融保險業外,其餘各行業的微型企業利潤率明顯高於其他企業。

杜英儀表示,從分析結果顯示,微型企業並非都是「夾縫企業」,它有可能是「創新」與「知識」行業,過去微型企業受限諸多因素以致企業營業規模無法擴大或尚未擴大,因此總收入(或總產值)不高而被視為「夾縫企業」。

但總收入低不代表企業利潤率也低,從發展經驗觀察,一旦微型企業找到其利基市場定位,往往可擁有高利潤率或附加價值率;微型企業規模龐大,政府應有更完善輔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