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期貨虧損醜聞(下)國儲局欲賴帳不成?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11月19日訊】(亞洲時報駐泰國記者 David M Lenard11月18日報導)現在中國政府面臨著兩個痛苦的選擇。一是為劉某的空頭交易負責,按時交割合約。這麼做當然會損失數億美元,同時還有可能耗盡中國的戰略銅儲備。二是繼續賴帳,與事件劃清界限,讓包括銀行、交易商及其它買家無可奈何。

毫無疑問,第二個選擇將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如果國際商品交易商擔心中國政府允許公司或機構不履行虧本的合約,他們將對中國的交易商特別謹慎。鑒於中國在許多商品市場上已經成為最大的客戶,國外賣家雖然不會停止向中國出售商品,但有可能會要求中國的買家尤其是國儲局支付風險金。

由於國儲局有可能推卸責任,倫敦金屬交易所以及整個金融界都表示不滿。《衛報》引述某香港交易員說,“如果說銅金屬市場是一條公路的話,現在就好比有一名學生開著坦克在上面跑,其他人都想閃開。”有分析家認為,國儲局的官員不想因為這次損失而遭到北京的責罰。“你怎麼向國務院交待損失了數億美元?”某交易員對路透社說。

“流氓”還是傀儡?

那麼劉其兵是否完全沒有欺瞞上級、私自進行交易的可能性呢?答案是否定的。在中國,金融犯罪非常普遍,而對於自己的錯誤及所造成的損失,政府官員往往也是瞞上不報。此外,中國金融市場的管制漏洞很多。就連管制水平較高的新加坡和日本也無法避免巴林銀行以及住友商社的醜聞,那麼遠在倫敦的劉其兵可以騙過國儲局以及金屬交易所的官員也不足為奇。

中國是銅金屬消費大國。連月來銅價居高不下,國內消費者叫苦連天。因此市場人士猜測劉其兵所建立的空頭交易是政府試圖壓低銅價的措施之一,不料結果卻弄巧成拙。

劉某大量拋售銅金屬原意是為了製造市場銅供應增加的假像,從而降低銅價。而未公開扮演過商家角色的中國國家儲備局近日則在現貨和期貨市場上高調拋售銅。金屬產業諮詢公司GFMS(黃金礦業服務有限公司)的分析師布克斯頓(Neil Buxton)對《獨立報》表示,“銅的需求供應十分緊張,政府嘗試製造宣傳攻勢來抑制銅價。銅金屬的消費者不斷向政府施壓,因為他們的利潤空間受到了銅價攀升的壓力。”

有跡象顯示,中國當局仍將繼續拋售銅庫存。新華社16日報導,國儲局“即將放出8萬噸銅儲備”,同時中國國內銅金屬冶煉業已經出現了“投資過大”的現象。報導還引述??豐銀行的一份報告,預計到2007年全球銅金屬供應將出現每年45萬噸的過剩,屆時銅價將回落至每噸2646美元。

後果殃及金融改革

不論今後銅價走勢如何,不管劉某空頭交易是否有幕後主使,分析家普遍認為這次事件將迫使中國的金融體制改革放緩腳步。特別是期貨交易市場的改革,因為賣空行為是期貨交易的一種慣用手段。

中國企事業單位投機商品交易市場失敗已有先例。其中最為突出的是,2004年中國航空油料(新加坡)子公司因涉及石油衍生品投機交易而損失5.5億美元並導致破產。這是自巴林銀行倒閉後第一宗涉及“流氓交易員”的大案。90年代中期國債期貨市場爆出了一起交易醜聞後,中國當局隨即收緊了對期貨市場的控制。如今中國越來越多的公司和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建立了期貨、外匯等空頭交易。就此次事件來說,國儲局對銅市場頻繁出手似乎沒有審時度勢。(//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最高法院 駁回上訴 立委薛凌內線交易 判刑5月確定
國際油價創五個月低點  但原油期貨下週看漲
卡斯楚公開否認他罹患帕金森氏症
王丹:株連制度依舊在中國盛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