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澳洲

明居正教授墨爾本兩岸政治縱橫談

【大紀元1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蕭勤墨爾本報道)2005年11月13日,明居正教授應全僑民主和平聯盟邀請,在墨爾本博士山藝術中心舉行了「藍綠互動與兩岸關係」的專題演講。11月14日晚,又應大紀元時報邀請,在博士山老人會舉行了「49年後,如果大陸走了『三民主義』的道路,今天會怎樣」的專題演講。共計一百五十餘名社會各界人士參加了兩天的演講會。明教授關於兩岸統獨之爭根源的透徹分析,對兩岸未來局勢的大膽預測令來賓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脈絡清晰而又極具幽默感的精彩評述引得會場掌聲笑聲不斷,會場氣氛活躍熱烈。

首場演講——藍綠互動與兩岸關係

13日的首場演講會由全僑民主和平聯盟墨爾本支盟主席吳天祐先生主持,台灣駐墨爾本經濟文化處處長程豫台先生出席了演講會。



共產主義是中國對工業革命的第四波回應

明教授開門見山從兩岸對立談起,求本索源,追溯至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他認為,工業革命是以帝國主義的面貌「殺過來的」,「共產主義不僅僅是一種意識形態,而且是富國強兵的道路」是中國經過自強運動、甲午戰敗和辛亥革命之後,對來勢洶洶的工業革命所作出的第四波回應。然而歷史證明,共產主義對經濟發展沒有幫助,它導致農業快速萎縮,財政嚴重赤字,因為它走的是逆經濟規律而行的路,雖然共產主義「對於社會的控制相當成功,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嚴厲控制」。現今的中國經濟是增長很快,然而中共早已不是共產主義了,現在在中國大陸對外經濟收買,對內壓制的體制下,大陸呈現出「商人朝拜、媒體控制、裡面的人被打個半死」的狀態,現在台灣若要與大陸抗衡,明教授認為只有打民主牌。

台灣藍綠對抗根源在紅

明教授說,「台灣藍綠對抗的根源在於紅,沒有紅,藍綠之爭不會這麼嚴重。台灣社會分歧不大,沒有宗教、種族、階級分歧,只有統獨分歧。」台灣最大的敵人是「泛紅」(即中共政權),因為這是民主與專制之爭。明教授以歷史教訓提醒大家:民主政治不是不會失敗,我們如果不小心也會失敗,只有藍綠攜手,台灣才會越走越好。

第二場演講——五十年來大陸台灣發展比較

14日晚的第二場研討會,特邀嘉賓民進黨大洋洲組委林萬德先生,中國民陣副主席梁友燦先生主持了本次會議。

林萬德:中國人最不瞭解中國

林先生首先發言,他說,經常有從大陸來的朋友說海外人士不瞭解中國實情,然而事情恰恰是「最不瞭解中國的就是中國人。你只知道中共讓你知道的,中共不讓你知道的,你是一點也不知道。」,因此,「海外華人有責任有義務將如何做一個真正有尊嚴的人的信息傳到中國去」。

見證台灣民主之路

參加第二場研討會的聽眾朋友多來自於大陸,一位來自台灣的教授對於大陸人民所遭受的苦難,所親身經歷的歷史能有多少體會呢?明教授說: 「我也許由於是外省人的緣故,因此對大陸一直非常關切,當作故土看待……。一天晚上看了有關文革一章後,突然非常感動,跑到父母床前把他們搖醒,跪在他們面前,感謝他們把我生在台灣,那是一種非常沉重的感覺。不少大陸人可能想過這個問題,你在過去幾十年當中,你對你那個已經跑到台灣去的親戚,你可能恨過他,因為就是因為你跑到台灣去了,搞得我們家人都活不下去……可是再過一段時間,你會想到,為什麼跑的不是我?再過一段時間因為這個台灣關係,你可能又由黑轉紅,日子好過很多,你的一生居然和那個跑到台灣去的從沒見過的人發生了很密切的關係,你為了他吃了很多的苦,當然他也並不一定知道……」明教授幾句話,道出大陸人和台灣人之間幾十年的糾葛浮沉。接下來,在三個小時的時間裡,明教授將依靠 「三民主義」發展的台灣「放大267倍」,用比較的手法從經濟、政治、文化等諸方面,回顧了台灣和大陸五十年來各自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歷史事件。對於不少來自大陸的華人而言,如此詳細全面的認識台灣,還是頭一回。





明教授最後的結論是:如果49年後大陸實行「三民主義」,會少犧牲6.5到8千萬民眾;不會出現殘酷的政治運動;反對力量會付出相對小的代價;現在應該已經民主化,並政黨輪替;社會和諧,人心舒坦,這就是現在的台灣。

兩岸未來之走向

關於大陸政局走向,明教授請大家關注大陸越演越烈的民暴事件,以及《九評共產黨》發表後導致的退黨大潮,他認為照目前的退黨速率推演下去,大陸出現『蘇東波 』事件的可能性很大。而對於台灣的藍綠之爭,明教授認為民進黨和國民黨都不是堅決的台獨或統一主張者,如果大陸出現『蘇東波』事件,兩岸政局將面臨大洗牌。

明居正教授簡介:1975年台大政治系畢業,1979年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國際關係學碩士,1986年美國聖母大學政治學博士。歷任台大政治系教授、系主任,正大國關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政治學會理事長,正大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咨詢委員,陸委會咨詢委員,外交部咨詢委員,總統府跨黨派小組成員,專精兩岸關係,國際政治與戰略,中共政治發展,中共外交行為等領域,著有《如何在兩岸間發展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後冷戰時期美國的全球大戰略》等。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