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3日訊】(美國之音2005年11月12日報導)台灣立法院今年通過了一項法律,允許島內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受到壓迫的原住民部落自治。記者在台灣發現台灣政府也在採取其他措施,努力扭轉立法上存在的歧視。而這一點,似乎也引起中國大陸政府的注意。
有線電視網16頻道上的新聞廣播,乍看起來,與台灣十幾個中文電視頻道並沒有甚麼差別。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就不同了。其中的一位新聞主播開始用島上大多數人聽不懂的另外一種語言播報新聞。
這是台灣阿美族原住民的語言。阿美族是台灣最大的原住民族群。這樣的廣播在島上最新設立的頻道原住民電視網上每天都有播出。
在台灣大約有14萬阿美族人。阿美族人屬於母系氏族部落,大多居住在台灣東部的山谷和沿海地區。他們是在台灣獲得承認的12個原住民部落之一。原住民人口占台灣總人口的不到2%。
電視台最近還開始用另外兩種部落語,泰雅語和布農語播出新聞摘要。
*原住民和漢族無文化和基因聯繫*
這些原住民部落與馬來西亞以及印度尼西亞的少數族群有著文化和基因上的聯繫,和在台灣和中國大陸佔大多數人口的漢族人卻沒有聯繫。由於大大的眼睛和深色的皮膚,有些部落民很容易被辨認,而另外一些人,由於幾個世紀以來與漢族以及日本人通婚,部落特徵變得不那麼顯著。
幾個世紀以來,這些原住民都不被漢族人看得起,從而受到社會歧視。10年前的一份調查顯示,70%的漢族台灣人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和原住民通婚。
不過,台灣原住民顯得越來越突出,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原住民的現代音樂和體育尤為受歡迎。
*漢族人和原住民關係今昔*
然而,這一切的到來卻是非常不易。台灣的漢族人和原住民的關係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緊張。漢族人從14世紀中葉起開始遷移到島上,而原住民在島上的歷史則可以被追溯到數千年以前。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館長游浩乙說,原住民當時對他們的新鄰居的擔憂是有理由的。游浩乙說:「他們從中國大陸來到島上時,企圖欺騙,搶劫,干了很多的壞事,從原住民手中奪走了他們的財物。」
隨著過去10年台灣民主的確立,原住民開始大聲疾呼,抗議他們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政府對此做出了回應。政府開始立法保護部落的土地並在競爭激烈的中學和大學入學考試中給予少數族群優惠待遇。
台灣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瓦歷斯.貝林曾經是泰雅部落的天主教牧師。
瓦歷斯·貝林說:「台灣原住民爭取權益的鬥爭是自下而上的草根運動,不是政府為了國內或者是國際的利益而推動的行為。這種鬥爭早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部落文化幾乎遭到全面摧殘時就開始了。」
台灣公共電視基金會的高級製片人馮賢賢在爭取播放原住民語言廣播節目的鬥爭中起著領導作用。
馮賢賢說,「他們不害怕說『我是來自這個民族或是那個民族,我說不同的語言,我有不同的文化。但是,我們開始培訓計劃時,情況完全不同了 。他們很容易受到威脅。我們感到沮喪,我們確實受到了不少不友好的待遇。」
*北京和台獨派都拉攏*
在台灣爭取自己的認同感的過程中,這種狀況得到了改善。有些台灣人希望最終和大陸達成統一,另外一些人則希望獨立, 而另一些人認為台灣已經是實際的獨立。對台獨人士來說,原住民代表了台灣不同於大陸的獨特歷史和文化。
馮女士說,北京政府也在不遺餘力地誘惑原住民加入他們的陣營:「他們確實試圖通過有組織的方式和一些原住民聯絡,和他們建立聯繫,並讓他們到大陸去表達他們支持中國統一。」
北京把台灣的原住民劃歸官方宣佈的56個少數民族之中。
但是,對很多原住民來說,他們關心的重點跟台海兩岸的政治沒有任何的關聯。和漢族人相比,原住民的生活相對貧困,接受的教育也較少,原住民更關心的是更好的工作和教育機會,改善住房以及爭取對祖先遺留的部落土地擁有更多的權力。
谷辣斯是來自阿美族的原住民電視台的女主播,並負責對台內的少數族群的記者進行培訓。她說, 目前最大的挑戰是怎樣把傳統的語言引進電子媒體時代,因為很多的原住民語言都沒有文字。谷辣斯說:「台灣年輕一代中很多人不會說原住民的語言,而年紀大的一代中,很多人又不習慣現代的設施和技術, 他們甚至不會用電腦,因此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但是,這些問題並沒有挫敗原住民的廣播從業人員。他們已經開始播出第一部布農語的電視連續劇。
目前原住民電視台的大部份節目還是以中文播出,只有等到培訓出更多的節目導播製作出更多的原住民語言的節目,這樣的情況才可能出現改觀。不過,令人鼓舞的是,主流台灣人也開始收看原住民電視台的節目,想更多地瞭解越來越新潮的少數族群。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