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財經消息

國有銀行被「超買」抑或「折讓」?

【大紀元11月1日訊】(亞洲時報 劉智菁香港撰文) 外資入股中國內地銀行的利弊,受到全球關注。中國內地一份權威時事政治綜合刊物及美國一份著名經濟雜誌,分別同時以建行上市以透視中國內地銀行業改革的情形,各自的結論足以反映中國內地與國外意見分歧。

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之一的建設銀行(HK.0939)成功於上週四上市,成為中國內地與國際間媒體的焦點。

一直以來,內地媒體對外資入股中國內地銀行,是抱又愛又恨的態度。一如《南風窗》於2005年11月1日出版的文章中指出,中央政府瞭解,困擾中國內地銀行業的問題,不只是來自長年累月積存下來的不良貸款,更重要的是,中國內地銀行業落後的管理水平。

該文章指出,雖然香港由1997年起出現金融風暴,導致社會出現前所未有的經濟大倒退,然而,香港銀行業這7年間卻未因經濟週期的不景氣,而導致銀行界出現風險危機。反觀中國內地經濟雖然由2000年起急速增長,然而銀行業的表現卻背道而馳。中國銀行業的呆壞賬如不是在中央政府積極注資下,仍有可能不斷膨脹。

因此,該文章也不否認的是,外資入股中國內地銀行,不只帶來了資金,更就各銀行本身的情況,例如體制、管理、業務和資金等方面,引入了不同的策略投資者,正正為中國內地銀行業灑下了及時雨。

不過,《南風窗》同系列的專題報導中,亦提出一種意見,就是指出「中國目前資本市場還不成熟、更欠發達,因而缺乏一個比較完善的定價機制…以使外資能夠輕而易舉以較低的資金成本進入,進而取得頗豐的投資權益。」

文章又以2004年才入股交通銀行(3328.HK) 的香港匯豐銀行(HK.0005)瞬即獲利為例,暗示了國際投資者,於此時入股中國內地銀行是「超買」之舉。

文章的看法,似乎也代表了目前中國社會上,大部份人士的意見。因為,建行董事長郭樹清在建行上市後接受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獨家專訪時,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解釋,建行在引進策略性投資者時,估值並未有絲毫低估,也強調建行未有被「賤賣」。

雖然中國內地媒體認為,中國內地銀行業目前因受WTO金融業開放要求的限制,因而急需進行銀行業改革,結果形成目前外資金融機構似有「趁火打劫」之舉,然而,國際媒體卻持有截然不同的意見。

2005年10月31日的《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以「跟中國銀行打賭」(Betting on Chinese Bank)為頭條新聞,指出國際投資者實在是抱著孤注一擲的心態,去投資於中國內地的銀行業。

文章道出,外界已清楚明白,中央政府是希望利用外資力量,去改革千瘡百孔的中國內地銀行業,然而問題的徵結是,在目前中國政府對外資金融機構的控制框架下,外資的力量是否足以協助改革中國內地的銀行業。

文章引述多位歐美金融界代表意見,建行目前仍有的問題,是典型中國內地銀行面對的問題。包括不良的資產負債表、過份倚重固定資產的銀行貸款素質、審批貸款的行政程序等等,然而,國際投資者認為,來自建行的最大問題,還是其由中央政府持有的62%股權。明顯的是,外界相信,中央政府似乎無意再讓外資參與額度增加。

在目前外資入股中國內地銀行的框架下,該文章指出,外資實在不容易為中國內地銀行帶來突破性的改革。以美國銀行入股建行為例,雖然按美國銀行入股建行條文規定,美國銀行將派員為建行不同部門作技術顧問,但是按目前美國銀行於建行的股權份額,美行根本沒法真正干預關乎建行的核心行政決定,諸如建行的派息政策、未來發展方向、銀行架構重組等等,有關因素,正是協助建行、甚至是中國銀行業改革的重要因素。

有金融界代表認為,目前投資於中國內地銀行風險甚大。因此,在國際投資者眼中,入股中國內地銀行是十分冒險之舉。被中國內地媒體認為所謂的「超賣」,看在國際投資者眼中,實際是出於來自投資中國內地銀行業,風險溢價的折讓。

事實上,並非人人也願意參與類似的高風險投資。有一位曾參與於建行路演的基金經理指出,其基金公司暫時還未有認購兩家於香港上市的中國內地銀行。主要原因是,目前入股中國內地銀行業的股份存在的風險不輕。雖然該基金經理不排除未來吸納有關股份的可能性,然而,其公司需要一段較長的觀察期,去瞭解有關公司上市後的表現。

另外,管理資金接近1.6萬億元的資產管理公司寶源集團,亦未有意於此時投資於中國內地銀行業。據寶源太平洋股票市場首席投資主管白家寶(Robin Parbrook)早前公開表示,目前是中國內地銀行業景氣週期的高峰,因此認為目前中國銀行股的價錢並不太合理,因而未有考慮認購有關公司股份。(//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