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明宗台北九日電)立法院將處理親民黨版海峽兩岸和平促進法草案,此案發展不但牽涉憲政爭議,也觸及台灣社會最敏感的統獨神經,橘綠陣營不惜升高抗爭。令人憂心的是,朝野若無法理性討論,彼此衝撞,不但無法解決問題,恐治絲益棼,政局更加動盪不安。
和促法爭議最大的莫過於九二共識與組織架構是否侵犯總統與行政權。
這項草案明訂,在「四不一沒有」及「九二共識」前提下,為化解戰爭危機,促進台灣海峽兩岸和平,成立十七名特任官組成的「兩岸協商特別委員會」。委員會由每屆國會各政黨(團)依比例推薦公正人士組成。
民主進步黨中央與黨團多次批判,親民黨提出的和促法草案,架空總統、綁架行政院,造成台灣未談判先投降,是「強中國、弱台灣」的法律。民進黨秘書長李逸洋甚至不惜說出重話,指和促法是台灣版的「反分裂國家法」。
政府部門也不認同這項立法。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吳釗燮憂慮地說,和促法草案設置具龐大行政權的「兩岸協商委員會」,行政部門遭架空;政府若不接受決議,還將被移送司法監察機關,台灣民主政治將陷入難以運作的困局。
面對親民黨團揚言不惜流血,也要通過和促法,台聯黨團也回以「不惜流血,也要捍衛台灣主權」。民進黨團也不排除在立法院表決時,動員群眾到立法院抗議。
綠橘陣營為力阻與力推草案完成立法,劍拔弩張,是否惡化原本已不安的政局,令人憂心。
民進黨籍立委林濁水 (不分區)直言,在台灣意識成為主流的情形下,和促法草案強烈的一個中國色彩,在泛綠支持者看來非常刺眼,勢將激起族群矛盾。
民間團體也有同樣憂慮。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執行長簡錫堦說,和促法草案內容因缺乏凝聚共識過程,若通過法案,更可將反對人士以二分法,扣上「反和平」帽子,激化原有分歧。
「促法引起的朝野衝突,在選戰時可能會成為藍綠雙方互相指責的藉口」,親民黨籍立委高思博(台南縣)認為,三合一選舉將屆,和促法議題恐怕會變成「沒有是非,只有立場」。
和促法草案是否違憲、是否設「兩岸協商特別委員會」,仍有討論與折衝空間,畢竟和促法草案不是一般的民生法案,而是高度政治爭議法案,又牽動憲政架構,數人頭是不是解決爭議的最後手段,值得思考。
兩千年總統大選以來,藍綠關係一直處於緊張對立、相互指責的熱戰,去年立委選戰後,執政黨釋出善意,行政院長謝長廷提出和解共生,雖未獲泛藍陣營認同,但政局大致處於低盪的冷戰架構。
如今,和促法表決大戰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朝野都應思考對政局衝擊與後果,想想民眾是否願意再看到藍綠對決的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