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熱潮系列專題三
【大紀元10月30日報導】外行看熱鬧 大閘蟹雜品充斥矇混手法多(中央社記者趙彥上海特稿)被老饕視為產出品級最高的陽澄湖大閘蟹,廣受好評,但也因聲名所累,成為仿冒對象,混充手法不一而足,令人嘆為觀止。
中國大陸無論池塘、海域、湖泊養殖的蟹種相當多,其中不乏高品級的螃蟹,可是因大閘蟹大行其道,有些業者為增加銷售量紛紛為所養的蟹「改姓埋名」對外宣稱為大閘蟹,又因陽澄湖所產行情最高,江浙一帶,甚至台、港、澳隨處可見業者所標榜的「陽澄湖大閘蟹」。
也因此,為能順利混充陽澄湖大閘蟹,不法業者無不絞盡腦汁,最常見的莫過於所謂的「洗澡蟹」、「過夜蟹」,亦即外地養殖者把所養的蟹運到陽澄湖浸泡一夜,翌日一早便以陽澄湖蟹名義銷售。
「洗澡蟹」多只泡水一夜的原因主要是因與原本生長的水質有異,為免適應不良暴斃,業者不敢貿然久放,可是,洗澡蟹雖然經過「洗禮」依舊無法散發出陽澄湖大閘蟹獨特的水草香味。
但因就近在陽澄湖畔出售,一般民眾大多認為在產區購得假貨的機率低,使得不法業者有機可趁,雖然媒體曾經作過相關報導,但因真假難辦,此一手法還是歷久不衰。
而常見隨意在農地上挖坑灌入陽澄湖湖水養殖的池塘蟹,因池塘非流動水域,池水少有更換易染病菌死亡,業者便以摻有硫酸鋅等十餘種藥劑的飼料餵食,一旦多食這種池塘蟹,影響人體健康至鉅。
還有其他養殖業者為取信消費者,另出奇招,先與當地的養殖、餐飲業者談妥分帳方式,獲得首肯後開始「套招」;手法上與過夜蟹相當,先把在他處飼養的蟹沈放在陽澄湖內,然後冒充餐飲業者招攬顧客,並向顧客言明可親自隨船至湖上直接捕撈,撈起後再交由餐館烹調,這種現撈方式更令消費者深信不疑。
銷售正宗陽澄湖大閘蟹的業者對此深感懊惱,但也不便得罪同業,解套對策唯賴顧客口碑和現場傳授辨認法則,例如隔夜蟹再怎麼泡都不可能泡出水草香。
各項手法中以有礙人體健康的化學藥劑洗滌法最受非議,有攤商自曝內幕,因辨認陽澄湖大閘蟹的基本要件就是「青背白肚」,所以有批發商直接購進雜蟹後浸泡在硝酸鈉或漂白水內,泡出真假莫辨的外觀。
但有水產商說,所謂的自曝內幕有待商榷,果真如此豈不成為業界的「全民公敵」,且若真的是以上述化學藥劑清洗,豈不把蟹都泡死了,唯一可能應是傷害性較低的藥劑,而且絕不可能是浸泡,應該是用擦拭的。
水產商又說,如果使用藥劑的方法屬實,辨認方法也相當容易,單個銷售或許還不容易嗅出異味,可是攤商幾乎都是以整袋方式出售,異常氣味積少成多便容易露出破綻,而且藥劑洗法會把蟹腹洗得雪白,不見陽澄湖大閘蟹蟹腹特有的黑點蟹斑。
此外,如果到餐廳點名陽澄湖大閘蟹,也可能出現看到正宗的大閘蟹,上桌時卻是「仿冒蟹」。
一般情況下,幾乎每家餐館的服務生都會要求顧客親自到水池挑蟹,撈出水面後再有模有樣地拿到顧客的餐桌旁要求再次檢查,俟顧客簽名確認後交給廚師烹調。此時,再於廚房內以雜蟹或死蟹「掉包」。
水產商說,這種模式有些是不肖餐館業者的慣性手法,但也有些是因顧客殺價太過離譜,業者在不敷成本的情況偶而為之。
不過,就算是煮熟的蟹,內行人還是可以依據顏色、外觀以及捏住蟹尾腳感覺是否肉感結實辨認是否被掉包,可是說來容易,若要學得經驗恐怕還得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