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的理想與深度:生存、自由、平等的追求

小楊梅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10月28日訊】巴金先生的作品深刻地刻畫人生、社會情態,他是我們的一面旗幟,他的不幸辭世是中國文學的巨大損失。但是他對文學、對人生、對社會的熱愛,他的文學觀,仍然會繼續影響著後世作家,他是我們的文學力量。巴金先生《家》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進步。正是它,使得那個年代的熱血青年投身到革命當中去,為社會主義事業作貢獻。

1931年12月,巴金發表長篇小說《家》,這是作者《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第一部,小說取材於舊中國的一個封建大家庭,描寫“五-四”時期,一個正在崩潰的封建大家庭的全部悲歡離合的歷史,通過這個大家庭的沒落和分化來描寫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蕩。巴金小說創作最為著稱的是取材於舊家庭崩潰和青年一代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這方面寫的最成功、影響最大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 最卓越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曾激蕩過幾代青年讀者的心靈,同時奠定了巴金在中國現代文壇的巨匠地位。

作品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為了維護這個作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臨崩潰的家庭,以高老太爺和克明為代表的那些衛道者,竭力奉持著禮教和家訓,壓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犧牲青年為代價。這就又加深了新與舊、當權勢力與被壓迫者的矛盾,並使年輕人遭受巨大的痛若。

“五四”時代是一個發現人、解放人的時代。中國知識份子開始以一種新的眼光和立場來看待自我、思考人生,第一次認識到作為個體而存在的人的價值和意義。巴金的人道主義在其中得到張揚和共鳴。他和許許多多青年一樣,歡欣於新的時代,追尋著自己的道路。而他所找到的答案,就是走出舊家庭,擺脫禮教束縛;將自我投入社會生活和現實鬥爭。也就是說,個人理想的實現首先要求得人的行動的自由,思想的獨立。覺新固然可親可憐,他的軟弱妥協只能是一個悲劇,但他卻是最見功力的人物形象。他是一個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悲劇命運卻又怯於行動的“多餘人”,是封建官僚大家庭和舊禮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劇典型,是當時社會悲劇的犧牲品。覺新悲劇性格、悲劇 人生,不僅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徵、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而且深刻地概括了那個時代封建大家庭裏青年的厄運,控訴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黑暗和罪 惡,這使覺新這一形象在我國現代文學上具有了巨大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

書中的另一主人公覺慧雖然單純幼稚,卻是希望所在,因為他走出瞭解開放的第一步。《家》所體現的青年巴金的人道主義,是為了人的生存和自由,人性的完善而去爭得可能和權利。巴金的親身經歷使他對封建思想及其危害有切身體會,他的人道主義使其本能地反對這種吃人的禮教,探索改造人生和社會的途徑。

巴金以自己的方式為文學注入了人的因素 ,達到對人的生存狀態的關注和人性的開掘 ,從而為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獲得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轉自天涯雜談(//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聽眾對多個社會問題發表看法
任不寐:悼念巴金和他的“真話”
中國文學巨匠巴金遺願 建立「文革博物館」
中國著名作家巴金骨灰將撒東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