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文資詮釋人才培訓為工藝及工業遺產尋新生命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震南台北二十七日電)台法合辦的「文化資產詮釋人才培訓計畫」,今天在文建會與黃金博物園區持續進行研習課程。巴黎科學工業城科學技術部主任胡亞藍針對「工藝及工業遺產的新挑戰」發表專題演講,他指出,培訓文資詮釋人才,可以為工藝及工業遺產尋找新生命。

胡亞藍以法國巴黎科學工業城為例指出,結合博物館學專業人員、教育人員與熟悉科學工業產品的人員等各領域專家,共同研究,可發掘出物件具有趣味的部分,加以活潑的展覽方式進行詮釋,賦予科學工業多樣化的風貌,才能吸引觀眾前往參觀。

由每年法國巴黎科學工業城湧入一百五十萬至二百萬的觀眾人潮,可見高度成效。胡亞藍進一步指出,工業遺產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伴隨著汰換更迭的趨勢,在決定保存與否之外,還必須思考如何重新詮釋,觸動參觀者的情緒,才能凸顯工業遺產的新價值。

他強調,要建立詳盡、完整的資料庫,以便作為研究的基礎與決策的依據,發展多角度詮釋的可能性。

此外,針對今天與會學員提出觀眾研究問題,胡亞藍回應表示,館方在互動性活動會利用觀眾必須刷磁卡才能參與的設計,以及網路的登錄紀錄,瞭解觀眾對活動的興趣反應。他指出,台灣在工業發展歷史上,以往多扮演較低階科技的角色,注重的是生產加工技術。

從原料到出廠,生產過程展現的工業力量往往隱蔽不見,機具與人力技術方面同樣如此。胡亞藍認為,如何找出工業遺產本身的特色,彰顯當代歷史的觀點,是必須思考的課題。

下午的工作坊單元,由黃金博物園區館長江明親引導學員參訪,並由國立台灣歷史物館籌備處主任呂理政、台灣田野工廠長盧建銘以及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教授陳國偉,共同帶領討論有關古蹟的溝通與詮釋機制的諸多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