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農:《中國宏觀經濟現況与前景》研討會演講 (二)
【大紀元10月20日訊】
中國大陸經濟增長率百分之八意味著什么?我在這里舉一個中國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的一個資深研究員叫王建,他提出的一個說法,這個說法本身就說明,他們圈內的行家怎么看他們的經濟。他說,我們多年來一直被一個問題所困擾,人人都講我們的經濟增長高,是8%甚至的更高,但是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叫做“縮長”。“縮”指的是通貨緊縮,“長”指的是經濟成長。他說,全世界沒有這情況,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經濟高速成長的。越緊縮越成長。他說我們是不是遇到經濟學難題了,還是說經濟學教科書錯了?無法解釋我們這怪現象。事實上他這個問題他是解不出來的了。但是問題背隱含著破解這個縮長現象的一個線索,那就是說,觀察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好還是不好?換言之,看中國大陸經濟景不景,不能單純的看成長率,而要看相關指標,包括消費物指數,包括企業的庫存變動,還有包括這企業訂單,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企業的稅平均利潤率。那么所有的指標都指向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如果是在8%下面一點點的時候,企業的平均利潤率是零,或者是上下波動不大。同時企業庫存大幅度上升,庫存積壓嚴重,消費物指數是負增長。
我前天在高雄的時候請教也是貴院的吳惠林教授,他跟我講說在台灣出現通貨膨脹為零,企業平均利率為零的時候,台灣經濟成長率大概是4%。那么根据美國的情況呢,美國有一個觀察,根1920年到1980年代的統計,与通貨膨脹為零相對應,在實際失業率接近自然失業率的時候,美國的經濟成長大概是2%,這在宏觀經濟學里有一個所謂的Okun’s Law,從這個現象來看的話,我們可以這么說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8%按美國的標准只相當歐美的百分之二。我曾經把這樣一個觀點寫過一篇文章發表在我編的那個雜志《當代中國研究》上,那么來國內有中國大陸學者把我這篇文章的主要觀點摘了以,好像是以往上送的奏折形式去報給某些高層了,我不知道是誰,也跟我沒關系,后來我也把同樣的觀點送到大陸的一個刊物發表了。据我所知,來中共改變了說法,不再以增長率帥,改用一個說法叫做: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這話的意思呢,你知道套話一層又一層,這一般人不太容易理解它,你要把它像剝洋蔥一樣,剝出來面核心的意思就是說我們過去那個成長率帥的經濟發展是個不科學的、不可靠的、不适當的。那么既然中共當局自己都承認了這一點,我們也應該不要對中國大陸8%成長率抱有一种過高的估計,這個其中是有迷思的,這個迷思是應該打破的。那么,之所以中國大陸會在這個經濟成長叫它8%也好,扣掉水分以變成6%、4%也好,在這個狀態下大家看到過去年中,中國大陸的消費物指數一直是低迷狀態,也就是說消費需求持續在萎縮當中。我面會來分析為什么。那么國內消費不足大陸有一個用語叫做“內需不足”,這個詞基本上在大陸經常性用語,就是在大陸成為常態,就是它的經濟總上來講,內需總是不足的,這內需指著是消費。
那么中國大陸經濟之所以能夠撐下去有很重要的,有大概三個支柱,首先一個是依賴外資投入,其次是通過外資投入帶動的出口傾銷,第三個是盲目投資公共工程用公共工程硬拉經濟。現在,我個人的看法是,像剛才這樣一成長模式,它屬于一种竭澤而漁的成長模式。我個人認為事實上它是很難維計的,為什么這樣講?我想稍為把這個看問題的眼光拓展開一點,因為大陸的經濟很大程度上,在中國是很多情況下它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它是政治問題、社會問題,所以還需要從政治、社會的角度來看。那么我個人想把它和八十年代和九○年代以來,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路徑作一個對比的話,也許就能夠看到我剛才講的現在的竭澤而漁式成長模式,為什么難以維計。
首先呢,來看一下這個中共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這個政治戰略的改變, 1989年以前中共當局當時對它的經濟改革是相當信心,而且認為它的經濟改革能夠讓大部分人得益,同時會獲得大部分民眾的支持擁護,中共的統治會越來越穩固。天安門的學生民主運動,然擴展成全社會的民主運動,讓中共意識到,事實上工人、農民、學生、知識分子當中潛藏著很強、很大的反抗聲浪,最當時就演變成了一個最后中共開始動用了坦克車和關槍了。
從那次以,我想中共開始做了一個很重要政治戰略上的轉變,結果它發現說,它滿足社會各群的利益需要,不見得能夠鞏固它的政權,所以它轉而考慮說把它政權鞏固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統治群,就是權貴精英方面。首先是政治精英、共產的各級官員,其次呢是經濟精英,就是那些希望官商合作、發展經濟的經濟精英,那么這樣一個轉變,帶來一個結果,就是過去在八十年代的時候,中國大陸經濟改革政策,基本上還是顧及到各個群的利益的。那么現在就不一樣了,它現在變成一以權貴群利益為主要考量的發展戰略。那么同時相應的就可以從這個戰略看到的,在經濟發展目標方面,過去在胡耀邦和趙紫陽時代的時候啊,這兩個人都是還比較同意城鄉發展的均衡的,很強調說要考慮農村的發展,所以當時有一個指標可以看,就是中國大陸八億多人口是農民,但是中國大陸只有一個負責農村問題的農業部,也就是說農業部只管農業,但是就是沒有一個机构來協調農業、農村,還有農民問題。
在八十年代,新建了一個叫做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它的另外一個名稱是:中國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這個机构在農村改革中發揮很大了作用,在八十年代為了協調農村的各發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的主導是一群我們很熟的青年經濟學家,但是這個机构因為它的負責人杜潤生和這個群體在六四時候,都是支持學生的,所以被撤銷。從那個時候開始,中國大陸從此不再有協調農村政策的,只剩下一個農業部,而農業部權限有限,目光也比較窄。換句話講,對農村中共開始取一放任自流,不管不顧的做法。把八億人口放任自流,不管不顧這個經濟成長本身就開始偏差了。
所以到了2002年的時候,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一位教授叫孫立平,他寫一篇文章,他說他觀察的結果是到20年代初期,中國大陸的發展已經演變成「城鄉斷裂」,所謂斷裂的意思是城市的發展從此和農村脫鉤了,一點關沒有了。農村永遠處于那半破產貧困狀態,而且毫無希望。他當時文章是這么說的,就北京而言站在長安街或西單的金融街看,北京是超現代化城市說只要往西走十公,到石景山區的首都鋼鐵公司,看到的是七十年代的舊式的重工業區的一些現象,和70年代毫無變化或著和80年代毫無變化,并無進步。那和中心區的情況已經從資訊時代又回到工業時代。他說,從石景山區再往西走五十公,那看到是和70年代毫無變化的農村,貧困的農村,基本上和几十年前一樣,又回到農業社會。所以,他說差不多就在這五十公圍內,你就看到一個資訊社會和傳統社會那么大的差距,而這個差距現在是被制度性地切斷了,城鄉斷裂無法再修复。
為什么說是制度性的呢?這中共在90年代的時候,鼓勵農村的信用社系統,農業銀行系統化大量的資金投到沿海的城市開發,還有房地產投机和股市投机上去。結果掏空了農村金融系統,其結果是中國的農業銀行和信用社系統瀕臨破產。最中共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把農業銀行基層的點全部撤消。就是農業銀行變成縣以上的銀行,跟農業沒關了只剩下名稱。這個做法的意思就是農業發展從此不再有任何資金來源,除了標會和高利貸。但另方面農業如果經營有結余存在哪呢?存到郵政儲蓄去,郵政儲蓄是只存不貸的,資金被全部調到沿海去了。所以這樣的結果整個城市發展是以從農村汲取這么一過程來完成的。農村是不斷的往城市輸血,一個越來越貧困的農村,還不停的在制度上一直往城市輸血。大家可想而知這城鄉斷裂可不可能修。
那么再從社會政策角度來看,80年、90年有非常巨大的轉變。80年代的時候,中共當時比較注意不同利益群之間的利益均衡的,給農民提高農產品价格的時候,就會考慮到要給工人長一些工資。那么同樣的其他各個群它是盡量在平衡當中,那時候民怨比較小,收入差距比較小。中國大陸曾經是收入差距很小的國家,經濟系數很低的國家。
但是從90年代開始,由于我前面講到政治戰略的轉變,經濟發展目標的轉變,那么在社會政策上也開始轉變了,這轉變就是中共開始把農民和城市的工人當作包袱,要甩。因為只有甩掉包袱,政府才能集中資金去滿足權貴群的利益需要。所以取了一系列措施,剛才我講到的農村的金融系統被基本取消,是一個手段,一個做法。另外城市還有一個做法,就是開始大量的裁員,叫做“下崗”。這面當然有合理性的成分,國營企業本來有大量冗員,但是這些人本來是政府安排的就業,那么,在裁員的同時政府有義務安排再就業。但政府的做法實際上是把他們安排在一些叫做“再就業中心”的名義以下法年下崗補貼,然就徹底取消。這些人多數沒有再就業,變成失業了。那么這個做法導致什么呢?就是,來成了一個風气,中國大陸的企業全面地開始了大裁員,就以所謂的“下崗”這樣一個政策作為口號。所以下崗成為一個很流行很普遍的說法。到城市去,到工人居住區去,很多家庭都有“下崗”。“下崗”就意味著長期性的失業,因為很多人三、四十歲,他是有產業工人技能的,但是找不到相應的職業。
另一方面中共開始取一系列縮減社會福利的政策,來甩過去計經濟時代建立起來的福利包袱。一個例子是,中共開始把原來配給城市居民的公有住宅變賣,賣給原來的住戶。說得白一點就是:讓原來住著公有住宅的人從口袋白白拿一筆錢出來,理由叫做“買斷產權”。其實房子本來已經配給這些人,政府之所以免費配給的原因是政府給工資很低不可能買房子,只夠買米和面的。人總得有房子住,在過去等于是把用來買房子的錢,變成了蓋好房子分給他,事實上房字也變相的他的工資的一部分。那么,現在中共說,我這同一套房子我賣兩次,上次是從你工資摳出來蓋的房子分給你,這次,分給你我再賣一遍,你再拿錢來。這個叫做“公有住宅買斷”的政策,基本上每個城市家庭都要被掏走到十万到几十万。所以很大程度上傷了社會購買力。
接下來中共還有一系列政策,首先是取消原來的公費醫療,改成醫療保險。那么醫療保險覆蓋面頓時就縮小。目前只覆蓋城市就業員工的百分之二十五,那么現有公費醫療它提供的支出是最低限度。有人跟我開玩笑說大概相當于一個月感冒一次,你那個醫療保險來負擔。你要一個月感冒兩次,第二次自己負擔。至你要是生病、動手術,有大的病症基本上是自費而大陸醫院同時就開始高收費,這樣的話又進一步壓縮購買力,因為很多人必須要存錢應付看病,特別是家有老年人的家庭。在一個中共開始對免費的教育變為高收費教育,比較典型的是大專院校。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