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陳立明高雄報導) 中國近年來高成長的經濟數字,是靠外資投入和公共投資所支撐的。但是從今年開始,外資投入到了成長拐點,開始逐漸遞減;而大陸各地的公共投資也趨近飽和;加上超過9成的大陸民眾幾乎完全沒有消費力,無法刺激消費市場的發展。中國的經濟已經難再持續繁榮,將逐步走向衰退的命運。
中國前總理趙紫陽的智囊,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博士程曉農,1日在高雄醫學大學,由「財團法人群策會」所辦的「中國經濟學者看中國問題」論壇上作了上述的表示。
程曉農說:中國的社會結構是「倒T型」,就好像倒過來的T 字的形狀,中國底層的貧困百姓佔全人口的9成,完全沒有消費力,另外倒T字那根中間桿的下半部分是約1億人的中產階級,這群人有很沉重的退休、住房、醫療和教育支出等問題,也沒有太多錢可供消費,剩下的就是頂層的4~5千萬的富人階層了,而這群人因為看到了中國的危機,正在向外國移民,人數也在減少。
因此,中國的經濟成長無法靠消費支撐,就只剩下公共投資和外資投入了。在公共投資方面,已經飽和到過度浪費。程曉農說:在大陸很多小地方的政府辦公室蓋得好像大都市行政機構,很多高速公路上面車子少的可憐,收費橋樑收不到錢;例如安徽的一個國際機場,每天只有40個旅客,投資根本收不回來,造成銀行的大量壞帳。
至於外資投入,從今年起已經開始遞減。程曉農說,中國所吸引的5000億外資中,一半已經撤出,剩下的一半僅2/3在運作,其中也只一半賺錢。他說,有一家德國大集團在大陸有100家直接投資或控股的企業,該集團的CEO私下向記者坦承,在中國投資是虧損的狀態,但是因為投資氣氛呈現「中國熱」的現象,所以他們是「事業賠錢,股市補」,事實上該集團正在秘密撤資中。
程曉農總結說,支撐中國經濟的各項因素都問題重重,中國的繁榮難再繼續,將逐漸走向衰退。
至於上海、深圳等城市的繁榮景象,程曉農說那是中共靠擠壓農村的利益,所塑造出來的「對外櫥窗」。目前中共已經完全放棄了農村,在大陸農村完全沒有金融體系,想貸款從事生產只能找高利貸,而農民僅有的微薄儲蓄,都被拿去建設都市使用。
程曉農表示:蘇聯在二次大戰後的10年內把莫斯科建設成了最現代化的城市,很多西方左翼人士看到後都對共產主義充滿信心。事實上,專制體制想要集中國家力量做出一些「櫥窗」很容易,但是卻無助於解決國家真正的問題,最後終將走向敗亡的命運。
程曉農的演說有裡有據,生動而無冷場,讓出席的高雄市議員陳英燦直呼精采。陳英燦說,他的朋友很多人去大陸投資,剛開始都說好,結果卻鎩羽而歸;另一位美術社吳老闆也說,有些朋友怕影響自己後續的貸款籌資,所以在大陸賠錢回來不敢說,還騙別人說賺錢。◇(//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