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濛的天空籠照著一層薄霧,直覺的將相機藏入Gore-tex中,今早,天未亮就離開營地,抱著上紅沙丘欣賞日出的浪漫情懷,順著別人踩踏的路徑,一訪聞名世界的橘紅色沙丘,偶而頑皮的去開發新路徑,想看腳著地的剎那,微潤的沙丘慢慢崩裂所形成的線條;微光中,層層的沙丘相疊到天際,如同紅色版的潑墨山水意境,清晨在一步一腳印中,我慢慢品味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這片沙漠稱為納米比(Namib Desert),座落在西南非洲的納米比亞,沿著大西洋海岸線,綿延兩千公里,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沿海沙漠。若搭飛機從空中俯瞰,一大片富含鎂、鐵的岩層矗立在納米比亞的西南方,在風化之後的碎石,隨著orange river歷經漫長的旅程來到南大西洋,又被氣流吹向北方而後經海浪沖上海岸,再被海風刮到內陸,在切割家與塑型者的通力合作下,歷經滄桑歲月而慢慢形成,因而蔚為奇觀;一波波的沙海由海岸向內陸挺進,最寬處還深入內陸150公里遠,稜線有時渾圓,有時如刀鋒一般的銳利,如絲緞一般質感的坡面在雲與陽光的迷藏中變換著色澤,而沙的顏色也呈現出象牙、杏色及橘紅等不同色調;乾爽沙丘頂端的細沙會隨風飛舞,在揚起與墜落之際形成漂亮的紋理。在這片漠海之中,因為風采不同,而各自有著響亮的名稱(如新月沙丘、星形沙丘、拋物線沙丘…),踩踏其上,真有褻瀆神蹟的感覺。
今早的霧來得突然,雖有點擔心無法如願看到初陽,心裡却明白,沙漠中的生物需要這種平均10天左右才降臨一次的濕霧;沐霧甲蟲(一種擬步行蟲)的鞘翅上有著可以匯聚水分的小隆起,當霧氣來襲時,會將身體前傾入風中,好讓水氣順著鞘翅滑入口中,簡單的集水方式,確是聰明的演化。在東張西望之餘,望著凝結在植物體上的水珠,也欣賞著昆蟲大軍的清晨饗宴,更想著生命的堅韌及適應環境的機制——-生活在乾旱地區的生物,不須依賴固定的水源,牠們可從多汁液的植物、含水的塊根以及被露水浸透的青草中獲取所需的水分。生命可以爬上最高的山巔,也可以留在看似一無所有的沙漠;在看似貧乏的環境中,生命一樣能活的精采!
當一波波的人潮無功折返之時,灰濛的天輕輕的開一個小洞,溫和的陽光自裂縫中灑下,周遭的潑墨山水顏色變得較為濃烈,照光的沙丘閃動著柔和又晶瑩的光芒,河谷開闊處,一道淡淡的彩虹懸掛,在一片橘紅色調中,跪趴在地上,以相機紀錄這短暫的光華;今日的晨間序曲沒有如聖蹟降臨一般的壯闊激情,卻有著細水長流般的淡淡柔情。
在納米比亞,我見證了紅色沙丘的媚惑!﹙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