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且凶險的小兒腸套疊
【大紀元10月18日訊】腸套疊( Intussusception )是小兒常見的腹部急症之一,父母及醫師都忽視不得。若父母察覺太晚,送醫延遲,或小兒科醫師沒有及時診斷,則有可能出現致命危險。這是因為腸套疊發生廿四小時後,被套住的腸子有可能發生壞死,導致休克而死亡。所以腸套疊的常見性和凶險性是每一個醫生和家長都應該重視的。
腸套疊大多發生在5個月至1歲半大的嬰幼兒,百分之八十的病例都在1歲以內,尤以5個月至9個月大最常發生,男嬰比女嬰多。百分之九十的腸套疊找不到明顯的發病原因。臨床上三個最主要症狀為腹痛、嘔吐和果醬般血便。當腸道前後相套,造成部份阻塞時,嬰兒就開始產生陣發性腹部絞痛,顯得躁動不安、雙腿屈曲、陣發性啼哭,並常伴有嘔吐。當陣發性疼痛過後,嬰兒顯得倦怠、蒼白及出冷汗。此時父母若沒警覺,或醫師也沒檢查出來,幾小時後,嬰兒開始解出果醬般的血便。這是因腸管套牢後,腸壁出血,混著腸粘液所造成的血便。此時若再不及時送醫,很容易造成腸壞死,甚至腹膜炎。
當寶寶出現陣發性的腹痛啼哭及嘔吐時,父母應馬上帶寶寶去醫師處作檢查。當然這些症狀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例如腸胃炎、便秘等,但有經驗、警覺性高的醫師一定會幫寶寶檢查是否有腸套疊的可能性。一旦懷疑是腸套餐,診所醫師會將寶寶轉到有小兒科、放射科及小兒外科的大醫院。對於父母來講,一旦發現寶寶大便為果醬般血便或是懷疑寶寶可能罹患腸套疊,就應該直接送寶寶去醫院, 而非家庭醫生診所。
在醫院,一旦懷疑是腸套疊,小兒科醫師會請放射科醫師幫寶寶作鋇劑灌腸檢查。這一方面是幫助進一步作診斷, 一方面也同時在治療。近年來,腹部超聲波檢查技術也已成為診斷腸套疊快速正確的工具,並可在超聲波的探視下,以溫生理食鹽水灌腸,也能夠使部份的腸套疊復原。鋇劑灌腸治療腸套餐的成功率大約在50-70%左右。如果鋇劑灌腸復位不成功就必須開刀了。一般來說,急性腸套疊症狀若發生在48小時之內,可先嚐試灌腸。
腸套疊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就是它的再發率比較高,約為8到12%,所以父母應當提高警覺,有類似症狀出現時,立即送醫。 對於父母來說,發現有陣發性啼哭及嘔吐,第一個想到的即是否為腸套疊。當經過檢查後,即使不像是腸套疊,仍要仔細觀察病情有無發展,並牢記腸套疊的三大典型症狀:間歇性腹痛、嘔吐、果醬般血便。(摘自《健康生活》雜誌)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