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環球好評

薛湧:“海龜”爲什麽不靈

——《美國是如何培養精英的》書後

【大紀元10月17日訊】“海龜”變“海帶”,這兩年已經成了媒體的俗語。大量海外留學的學生,特別留美國學生,出去辛辛苦苦闖蕩一番,回來本來指望鯉魚跳龍門、身價百倍,想不到連工作也找不到,只好待業。有心裏不平衡者,抱怨國內不識人才,希望能夠得到特殊待遇。其實,哪里僅僅是國內“不識人才”。最近讀“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導,許多外國企業也更看重國內土生土長的人才,把到美國的大學鍍了一層金的海龜放在一邊。甚至有的老闆認爲,越土的越好,特別是那些連英語也不會講的,往往最能幹。他們經歷豐富,對中國社會瞭解,更知道中國的消費者需要什麽。反是那些削尖了腦袋往國外跑的人,對國內的情況非常無知,封閉在美國的大學校園中,學了些紙上談兵的東西,很難派上用場。

  這一“海龜”變“海帶”的現像,已經持續了很久。但是還很少有人對之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在我看來,這一現像是中國人崇拜美式教育、又不理解美式教育的結果。中國的學生出去轉了一圈,並沒有學到美式教育的真精神。他們回來後,除了多了一張洋文憑外,骨子裏還是中國的教育培養出來的自以爲是的知識貴族。最近美國留學簽證放鬆,估計留美熱又會起來。我仍然認爲中國學子到美國讀書,是一個非常好的求學機會。但是,出去之前,最好對美國的教育有更多的理解。這樣才能把有用的東西學回來,才不至於“海龜”變“海帶”。

  我最近出版的“美國是如何培養精英的”一書,就是希望幫助國內的讀者理解美國教育的一些基本的、又常常爲我們所忽視的精神。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大部份美國大學生,都作過義工,即作爲志願者進行不計報酬的社會服務。這並不僅僅是人家單純地要作好人好事,而是人家教育的一個核心部分。你申請大學、求職,這方面的表現常常被考慮、評估。社會到處在鼓勵這樣的行爲。可是,你問問從美國留學回來的中國學生,有幾個打過義工的?怕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從來沒有打過。如果他們跳過了美式教育這一核心部分,他們接受的還是美式教育嗎?

  這樣的問題,不僅出在海龜上,在中國的大學教育上也非常嚴重。比如不久前的“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運動,操辦者口口聲聲要以美國的大學爲範本,甚至由美國的大學得出結論:衡量一個大學的水平在於其博士課程,在於其研究水平。其實,美國大學的水平,衡量的最重要的標準是其本科生教育。研究性大學是歐洲發明的。美國對世界大學最大的貢獻,是其對社會的服務。這幾乎是國內所有談論美國教育的人所忽視的。而不瞭解這一點,就不瞭解美國大學的精神;去那裏讀書,常常也學不到人家的好處。

  美國是個非常實際的國家,其教育也不例外。從上中小學起,美國就把孩子推到現實生活中鍛煉。這種鍛煉,有兩種方式。一是自己打工,一是作義工。前者培養孩子對自己的責任,後者培養孩子對社會的責任。每到暑假,就是中學生找工作的季節。而特別要注意的是,孩子打工絕不能僅從經濟上理解。中高産階層家庭有的是錢,但孩子還是要自己打工掙零花錢。從在海灘上賣熱狗、冷飲,到給人家看孩子,什麽都幹。研究表明,打工越早的孩子,一生的總收入越多。因爲打工是孩子的“事業”的第一步。“事業”開始早,當然在競爭中就先聲奪人。打工激發了孩子的成功欲,教他們什麽是創業艱難、怎麽才能在競爭中獲勝。在美國看見餐館跑堂的,千萬別擺臉、看不起人家。人家說不定是蓋茨這樣的富翁的子弟,或者是未來的蓋茨。你要是這麽打工出來,不管出身如何高貴,大學畢業也不會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而我們的“海龜”,乃至我們的大學畢業生,難道不是就愛犯這樣的毛病嗎?在我們的社會,一個北大畢業生買肉都會轟動全國,一些高校竟禁止學生作買賣。在這樣的文化和制度下,也許學生學會了一點本事,卻沒有學會如何運用這些本事。

  義工更是一個被我們忽視的領域。美國的孩子,從中小學就開始打義工。這不僅僅是一個價值觀念的問題,而且是教孩子怎麽使自己對別人、對社會有用的最好手段。打義工經驗豐富的孩子,大學願意錄取。其中的道理也很簡單:一個人能不能成功,就決定於他或她對社會的貢獻。那些小小年紀就已經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當然更知道以後如何爲社會作貢獻,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這樣的人,在畢業後不可能以一種懷才不遇的心態等著天上掉餡餅。他們從小就知道社會的需要,知道怎麽找到自己的位置。美國的精英,就是這麽培養的。

  我的書中,揭示了美國教育中許多矛盾、不公平的地方。我從來不是一個不加批判地接受美國模式的人。美國培養精英的方式,當然不一定就是中國培養精英的方式。但是,既然我們那麽多學子去美國讀書,大學的改革又要以美國爲一個重要範本,我們就必須理解美國教育最精彩之處,知道在那樣的系統中如何成功。中國的傳統教育模式,是把人生一刀切成兩段,前二十幾年是學本事的時候,以後才是用本事的時候。學本事時要專心,心無他顧。問題是,學到的本事到底有什麽用?怎麽用?把自己往社會的什麽位置擺?這些問題常常引起我們學子的心理危機。我們的教育沒有教給他們這些。在美國,教育首先強調學生的動機,要學生甚至在沒有學什麽東西之前,就走到生活中,懂得生活中到底需要什麽,以及爲了滿足這種需要、自己應該學什麽。他們從小就對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所扮演的角色有高度的自覺。他們強調在知道目的的條件下學習。所以,你看美國學生,也許專業訓練並不突出,但是人家就是“能折騰”。這也難怪,我們的理工科大學禁止學生作買賣。人家的研究生沒畢業就在生意場上折騰、最後創立了Google。早早從大學輟學的蓋茨,在我們這裏也算不務正業了。我們的觀念不變革,中國的教育就會永遠與社會脫節。

──轉自《世紀中國》(//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