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5日報導】地鐵反恐系列專題探討之五(中央社記者陳亦偉台北十五日電)大眾運輸工具中,無論方便性、穩定性及乘客人次,都屬捷運系統最佳,但類似捷運或地鐵卻往往也是最易遭恐怖份子癱瘓、造成具大毀傷的標的。台灣由於是高度自由化社會,難保不會發生歹徒劫持捷運的事件,掌握歹徒心理、強化攻防演練與情資掌握,是治安單位的重點工作。
根據警政署資料,最近十年間國際間發生的重大地鐵及列車攻擊事件,分別為:一九九五年三月,日本東京地鐵遭放置沙林毒氣攻擊、一九九五年七月、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巴黎地鐵遭炸彈攻擊、二○○四三月西班牙馬德里火車站大爆炸、同年八月莫斯科地鐵遭炸彈攻擊事件,以及今年七月倫敦地鐵爆炸事件,都造成人員重大傷亡。
至於台灣,民國八十年代曾一度發生多起中國大陸客機遭挾持來台案件,國內交通工具則鮮少發生挾持或遭攻擊事件,最近一次則是九十年六月二十三日,一對患有精神病的夫婦在台北市酒泉街挾持一輛遊覽車,經過四個小時對峙,最後在霹靂小組攻堅下逮捕兩人,無人受傷,不過當時警方的作為被批評不夠專業。
依照反挾持專家的看法,若發生捷運劫持案時,執法人員採取的反應措施順序應為一、壓制並試圖談判;二、營造優勢要求投降;三、非採取攻堅時先使用無害的化學性物質迫使投降;四、使用狙擊手;五、使用特殊武器戰術小組。
一名維安特勤警官說明反劫持重點時認為,執行攻堅時,若狀況許可,警方會先示警,並指導人質留在原地,絕對不在車廂內使用煙幕彈,也不設想人質會協助警方;此外,狀況越長,發動奇襲的成功率越大,因為歹徒會疲憊,人質不穩定性也增高;而這些都是在談判專家或歹徒親友溫情喊話失敗後才會進行的策略。
專家指出,在捷運車上,空間較公車寬闊,行動過程中更須注意有效掌握移位速度,以速度爭取行動優勢,裝備以簡便為主 (例如手槍、短衝鋒槍),盡量使用小型手持盾牌。
其次,台灣地狹人稠,加上媒體龐雜,發生交通工具挾持事件時,若不做好現場分層隔離,將使執法人員無法展開狙擊或使用化學性裝備;檢警也最擔心電視媒體動輒的SNG連線、圍觀民眾等,都易造成警方攻堅的困擾,從國內過去多次重大刑案現場來看,警方現場管制的工作始終未達先進國家標準。
學者指出,九一一事件及峇里島恐怖攻擊行動,充分展現「後現代恐怖主義」特質,亦即恐怖主義份子不在乎濫殺無辜、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及不惜造成大量傷亡,凸顯現代社會的脆弱性,因為飛機、摩天大樓、大型購物中心、地鐵、觀光勝地等現代社會象徵,常成為恐怖攻擊目標,但對這些公共場所的維護通常是防不勝防。
有鑑於恐怖攻擊所帶來的重大損失,政府近年來已陸續將反恐納入演習項目,除軍方模擬遭生化攻擊、反恐演練,民國九十二年起的萬安演習,台北市也加入摩天大樓反恐應變演練、捷運車站災害救援及模擬遭生化攻擊的防護。
不可諱言,在大眾捷運系統漸成為台灣都會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後,如何提升安全性是重要課題,雖然政府已舉辦多次捷運或地鐵的防災演練,但強化反劫持作業能量、增加情報蒐集和警戒敏感度,仍是治安單位必須持續精進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