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談「便秘」

許重得 (振興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5日訊】排便的問題在忙碌的工業社會裡困擾了許許多多的人,年齡愈大的便秘愈多,但最近自由時報及中國時報根據一項學術團體的調查報告指出,國內65%的高中生腸道比實際年齡老十歲以上,國中生較低,約48%,而小學生竟然亦達到54%。另在排便習慣方面,各級學生便秘的情形達20%,有5.6%的小學生一個星期只排便一次,如此算來,全國約有十萬名小學生有便秘問題,便秘似乎成了全民運動了。  

何謂便秘?人的排便情形如何才算正常?一般說來,一天排便三次或三天排便一次或一週排便三次,只要沒有排便困難、腹部脹痛或者其他相關的臨床上的症狀,例如食慾不振、虛弱等,應該均為允許的範圍之內。排便習慣最主要的是自己與自己比較,而不是與他人比較。一般民眾均認為一天一次,且最好在早上,有些病患更是遵守此「金科玉律」,每天早上若未做完此件重要工作則無法展開其一天的生活。如此一來,無形中形成了一種巨大的壓力,往往因達不到此一目的而形成惡性循環,於是到處尋醫求藥而愈發不可收拾。  

影響排便的因素很多,而且非常複雜,它不僅僅只受限於腸道之內,它還受到中樞及神經系統、荷爾蒙等的控制,更受到環境、情緒、飲食質量的影響。排便的動作,是包括了腸道內壓力的運作、骨盆腔內的相關肌肉的協調、肛門直腸之間角度的拉直和肛門內外擴約肌的全然放鬆,進而達到排放的目的。  大腸是儲存糞便、排泄糞便的最主要器官。排便受到環境、情緒、食物等因素的影響。若排便的次數減少,糞便的水分降低,即謂之便秘。通常它經常伴有排便不順、困難、裡急後重或感覺未排乾潔等臨床之症狀。  

腸道的疾病很多,最令人聞之色變的的是大腸癌。在台灣近幾年來,致死原因第一名是癌症,而在癌症致死的排名中,大腸癌由原來的四、五名上升至第二、三名,因大腸癌致死的病患可說是直線上升,令人擔心、害怕。所以排便習慣的改變,不論是便秘或是腹瀉、不知原因的體重降低、便血、家族有大腸癌的病史、有腸道息肉,潰瘍性大腸炎症的病史或家族史,曾有甲狀腺癌、乳癌經治療過後等均應提高警覺,甚至有專家認為四十歲以上即應對此議題多付出一些關心。 日本近年來,大腸癌的患者也呈直線上升,所以腸癌篩檢工作也積極的展開,本人亦參加過衛生署並曾經主持過宜蘭地區大腸癌高危險群患者的篩檢工作,並於醫學會上成果報告,得到令人興奮的成績。篩檢工作的第一步僅是對高危險群患者做糞便潛血反應,極其輕鬆、方便價廉而不具任何的痛苦,民眾可多利用。  

良好的排便習慣及品質,不僅是使人通體舒暢,也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如何能達到呢?在飲食方面,以高纖維低脂肪並攝取足夠的水分為主,纖維是組成糞便主要的成分,使糞便體積增加,刺激腸道,使腸道內之壓力減低便於排泄。纖維在腸道中更可促進有益菌的生長,即是乳酸菌及部分酵母菌,隨著益菌的增長,有害菌及伺機菌即可得到抑制,彼此之間是互相消長、互相平衡的微妙關係。維持益菌的強勢,自然是腸道健康的重要指標。目前市場上已有相關食品上市,但最好是自己動手做,可確保菌種來源及活性。  

在日常生活上,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的身心調適提昇抗壓能力。壓力是現代人不可不面對的課題,壓力可造成自律神經失調、腸胃道功能失調、腸道內害菌增生、免疫力降低等,所以規律有恆的運動,是我在臨床工作上經常勸告患者不可忘記的日常活動,運動可增進身體機能,促進新陳代謝,放鬆心情、紓解壓力,有利腸道的蠕動並增進益菌的生長,是一帖良藥。許多人經過長期有恆的運動後,許多疾病不藥而癒。最後則是藥物的使用,許多藥物會影響排便的功能,或是便秘或是腹瀉。例如抗生素、高血壓用藥、胃腸藥等,所以當您排便習慣改變而又服用許多藥物時,您應該向您的醫師諮詢是否因藥物引起。  

綜合上述,良好排便習慣需要各方面因素的配合,您可以從生活習慣開始著手,相信只要您遵守飲食、運動、身心調適的幾項健康法則,一定可以輕鬆「方便」、生活愉快。◇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