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村民盜賣古物情況嚴重
【大紀元10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協昌曼谷十一日專電)柬埔寨的吳哥文化讓吳哥窟成為舉世聞名的古蹟,然而柬埔寨的窮困生活,使得民眾以極低的價錢隨意盜賣古蹟文物,嚴重破壞了柬埔寨的歷史遺跡。
距離首都金邊約有一個小時車程的吉索 (PhnomChisor)建於一0一0年,是當時的高棉王蘇耶跋摩一世為了梵天神而建,這座吳哥時期的建築與其他古蹟不同,仍保存得相當完整,但大多數的損壞卻都是因為村民入侵偷竊古文物所造成。
位於金邊的非政府組織古蹟觀察基金會主席歐萊利(Dougald O’Reilly) 表示,貧窮的吉索村民常常進入古廟中,竊取文物,並轉手低價販售給商家,而國際性的文物拍賣商對於古文物的非法取得並沒有盡力去查證,等於是間接鼓勵類似柬埔寨的貧窮村民破壞古蹟。
村民盜取出來的古文物,一件可能只賣一美元,但幾經轉手之後,在曼谷的古物市場上,身價可能翻上數百倍,如果到亞洲其他國家,身價更高。
歐萊利表示,根據了解,東南亞國家盜賣古物的情況相當嚴重,走私金額一年可能高達兩千兩百萬美元,而全世界盜賣古物的總額更高達八十億美元,美國聯邦調查局也將盜賣古物列為主要國際犯罪項目之一。
盜賣古物除了違法之外,最重要的是將造成歷史的斷層;柬埔寨就是最好的例子,由於遭盜賣的古物太多,柬埔寨雖然有輝煌的吳哥文化,但卻只是斷垣殘壁,至今仍難考究。
古蹟觀察基金會表示,八成以上遭盜賣的古物沒有來源,盜賣者可以說這是明朝樣式的製品,但沒有人知道來自於何處,也可能是擔心遭到控訴,而不願說明來源,儘管如此,古物市場仍然相當熱絡。
一般來說,在柬埔寨遭盜賣的古物不是透過海路出口到新加坡,就是藉由陸路運到泰、柬邊境的波貝市;歐萊利指出,新加坡與泰國都沒有簽署一九七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禁止進口偷竊文物的議案,成為柬埔寨盜賣古物的最佳市場。
雖然柬埔寨在一九九五年簽署非法出口文物公約,宣示遭盜賣出口的古物,必須歸還原有國家,使得柬埔寨在二00一年與二00二年從泰國追回四十三件古物,但最終仍需回歸教育與法律才能治本。
古蹟觀察基金會強調,無論是盜賣者、走私者或是古物蒐集者,都應該面臨與盜賣象牙或獸皮等物品的相同法律責任,才能有效遏止盜賣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