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國際要聞

東亞主導權龍虎鬥

【大紀元10月11日訊】(亞洲時報 Hisane Masaki東京撰文) 過往幾年,在啟動湄公河流域這塊在經濟方面猶如一潭死水的地區開發的過程中,日本屢屢不敵中國。不過,從最近的一些動態看,東京正逐減收復失地。

九月底,日本政府決定同老撾、緬甸、越南、柬埔寨四國(下稱湄公河四國)定期召開經濟部長會議。其目的在於支援作為日資企業的投資對像而受到關注的湄公河流域的開發,首次會議9月30日在老撾首都萬象召開。

這是日本和湄公河四國之間首次啟動如此高級別的對話機制,儘管日本同東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東南亞國家聯盟,包括湄公河四國在內共有十個成員國)近年來一直通過不同渠道進行有關合作的對話,包括高級領導人和經濟部長的年會。

地處印度支那半島(Indochina peninsula)的湄公河四國是東盟十國中經濟發展較落後的成員。越南和柬埔寨分別於1995及1999年加入東盟,老撾和緬甸則同在1997年成為其中一員。

在是次經濟部長會議上,雙方同意通過了日方促進該區域發展的一籃子援助計劃,內容涵蓋合作建立一個輻射至整個湄公河地區的生產及銷售網路,共同促進區內貿易等。此外,日本還承諾協助提供經濟策劃,為電網管理層提供人力資源培訓。東京將在明年2月舉行旨在促進湄公河四國產品拓展日本市場及日本企業投資該區的展覽會和研討會。下次經濟部長會議將於明年秋季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玻拉開帷幕。

湄公河流域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商機無限。上世紀80年代,時任泰國總理差猜·春哈旺(Chatichai Choonhavan)就曾發出過把印度支那「從戰場變為商場」的豪言壯語。這個設想正一步步邁向實現:自冷戰結束後,四國都在80年代末開動經濟改革的列車。不過,要使外界對該地區的投資由涓涓細流變為洶湧波濤尚需時日。

毋庸置疑,東京啟動該經濟部長會議機制凸現了日本商界對這塊投資寶地垂涎三尺這一事實。但人們普遍認為,此舉其實揭露了東京一個赤裸裸的意圖-抵消中國在該區域正迅速增強的政經影響力。

日本如今仍然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由於受到長達十年的經濟衰退的拖累,其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削弱。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簡稱ODA)是東京最卓有成效的外交工具。囿於二戰後制定的和平憲法,日本通過軍事手段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有限,只得靠政府開發援助另闢蹊徑。東京近年縮減財政開支,用於政府開發援助的費用因此減少,在2001年將保持了十年之久的世界最大援助國的稱號拱手讓於美國。

就在日本日益不濟之時,中國迅速崛起,漸漸成長為在政治、經濟及軍事方面都不可小覷的地區乃至全球大國。就國內生產總值(GDP)數值和對外貿易總量看,這個要養活13億人口的國家已躍居世界第七位和第三位(僅次於德國和美國)。僅在2004年一年,中國就吸引了600億外商直接投資,成為世界之最。中國出口勢頭迅猛,外匯儲備持續上升,現已高達7000億美元,屈居第二,日本以8500億美元仍穩坐頭把交椅。

日本外務大臣町村信孝(Machimura Nobutaka)六月曾出訪汶萊、越南及柬埔寨,為日本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役尋求支持。出訪時間就定在日本、德國、印度、巴西四國(G4)向聯合國秘書處提交安理會擴大議案之前。以美國和中國為首的許多國家都強烈反對由G4草擬的這份改革方案。為此,北京還積極遊說亞洲及非洲國家加入其反對陣營。

在與町村會面時,三國領導人都表示支援日本「爭常」,但沒表明要支持G4方案。在意識到不可能在190個聯合國成員中爭取到足夠多的支持後,G4試圖拉攏也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改革方案的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簡稱「非盟」),以期敲定一個雙方都接受的議案提交聯合國,無奈努力以失敗告終。最終,G4和非盟的方案遭遇同樣結果:兩個都沒有機會在9月中結束的聯大上進入投票程式就無疾而終。日本「爭常」的士氣因此大受打擊。

在提到町村此次的三國遊說之行時,隨行的一名日本高級外交官說:「受到中國因素的困擾,他們(三國領導人)態度曖昧……在整個行程中,我們感到中國的影響力無處不在。」

90 年初期,即柬埔寨內戰結束數年後,日本在湄公河地區投下重金,挑起了發展該地區的大樑,從而確立了其在當地舉足輕重的地位。不料在世紀之交的當兒,形勢急轉直下,中國開始挑戰日本。北京看到了加入湄公河流域發展宏圖的戰略和經濟意義,而東京的決策者仍懵懂不清。在整個90年代,日本經濟一路下滑,中國經濟則一日千里。儘管日本一開始亡羊補牢,努力收復失地,但中國取代日本成為該地區發展的領頭羊的趨勢似乎已成定局,非一日之功可以扭轉。

前日本首相福田赳夫(Takeo Fukuda)1977年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發表施政演講時稱,日本決不會再次成為軍事強國,而將本著「平等合作」及「坦誠相見」的原則致力於加強同東盟的關係,並努力扮演協調東盟(當時只有五個成員)與印度支那半島上共產主義政權關係的調解人角色。東盟由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及泰國於1967 年成立。汶萊於1984年加入。

福田赳夫這些針對東南亞的政策是在越南戰爭結束,冷戰的兩大主角-美國和蘇聯的關係趨向緩和的背景下出爐的。然而,他的設想因後來越南入侵柬埔寨、美蘇關係由於蘇聯入侵阿富汗再次緊張而沒能實現。

1990 年,時任美國總統老布什和前蘇聯總統戈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在馬爾他(Malta)峰會上宣佈冷戰降下帷幕,日本重新開始飾演印度支那半島外交斡旋者的角色。同年6月,日本召集了一次旨在實現柬埔寨和平的國際和平會議。那是自二戰結束以來日本首次牽頭舉行討論第三國和平進程的國際會議。次年十月,柬埔寨交戰方簽署和平協定,驅散了籠罩在該國上空的戰爭硝煙。

1992年,東京第一次打破和平憲法規定日本放棄戰爭權利的禁忌,立法賦予自衛隊(Self- Defense Forces)參與聯合國主導的國際維和行動的權利。據此,自衛隊被派遣至柬埔寨,協助聯合國部隊為將在1993年春天舉行的第一次戰後大選保駕護航。這是自衛隊首次參與海外行動。此外,日本對幫助湄公河流域發展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湄公河可謂印度支那的命脈,全長4425公里,長度居世界第十二位,發源於西藏,流經中國雲南(在中國部分被稱為瀾滄江)、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最後注入南中國海。湄公河流域資源豐富,人口稠密。這塊未開發的處女地自90年代初(即柬埔寨內戰結束,印度支那半島局勢因冷戰結束平靜下來後)就成了關注的焦點。飽受戰爭摧殘的印度支那半島要發展起來,開發湄公河流域是關鍵。

踏入90年代以來,以湄公河流域發展為主題的國際論壇猶如百花齊放。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日本是其最大的經濟後盾)從1992年開始就一直主辦大湄公河次區經濟合作(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專案。該項目為眾多促進湄公河流域發展的計劃提供了一個最令人注目、最有效的平臺。該項目的參與者包括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泰國、中國,及一些國際組織和作為觀察員的出資國。

創立於1957年的另一個相關論壇-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 Committee)在經歷了長時間的「休眠」後,於1995年重新渙發活力,同國際機構及援助國一道致力於啟動湄公河的發展潛能。

1993 年1月造訪泰國首都曼谷時,日本首相宮澤喜一(Kiichi Miyazawa)提出了建立「印度支那綜合發展論壇(Forum fo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Indochina)」的構想。論壇1995年2月在東京舉行第一次部長級會議,25個國家及8個國際機構與會。

日本是迄今為止所有湄公河四國最大的援助國。它自行或與亞洲開發銀行合作為印度支那半島的基建專案提供資金。在所有跨國項目中,最值得一提的莫過於「東-西走廊」。工程任務是修建一條大公路,一座橫跨湄公河,連接泰國東南、老撾南部和越南中部的橋樑。這條公路將於明年完工,並計劃繼續向緬甸南部延伸。第二條東西走廊也在建設當中,包括一條連接曼谷、柬埔寨首都金邊及越南胡志明市的公路。(//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