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公民
【大紀元1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三十一日電)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陳東升今天表示,從丹麥的公民教育經驗中,台灣可以學到:「面對列強的小國家,撗大參與是形成共識的最好方式,有共識的公民社會是可以對抗強國的壓力」。
陳東升說,丹麥從十九世紀辦理「民眾學校」到現在公民素養高居歐盟第一,歷經一百五十年;慶幸的是,台灣從一九八七年解嚴,展開民主運動以來,不過十八年時間,已有相當成就;只要大家繼續努力,未來二十年台灣民主一定可以呈現新面向,大家不要悲觀。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為了推動民主深化工程,與學界合作推動「審議民主」新理念,計劃在一年內協助五個縣市辦理「公民共識會議」。青輔會今天在台北華泰王子飯店舉行說明會,向二十四個縣市代表說明協助各縣市政府推動「公民共識會議」計畫。
陳東升在會議中以丹麥經驗向與會者介紹審議民主與公民會議時表示,十九世紀以來,丹麥一直是在列強夾縫中生存,它們的國際處境比現在的台灣更困難。不過,丹麥葛隆維在十九世紀中期提出必須推行新式國民教育的構想,促成一八四四年丹麥第一個「民眾學校」的成立,為丹麥帶來巨大影響。
陳東升說,軍事上,第一次薛萊斯威戰爭就是因為民眾學校凝聚全民共識,民眾志願投入戰爭,丹麥才得以戰勝;政治上,培養民眾民主生活的素養和參政的能力;經濟上,當外農產品大量輸入丹麥,丹麥農民由於受到好的教育,因而能建立合作農業組織,發展技術,開拓市場,從危機中發展出全世界最精緻的農業;社會上,出身農民學校的勞工領袖開放革命的方式,以體制內改革的方式,逐步建立福利國家。
在參訪丹麥非營利組織過程中,陳東升也了解到,,這些組織並不放棄抗爭,但在抗爭前他們會先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