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光華門改中文 韓人論戰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29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陳泓達╱特譯)南韓首都首爾(舊譯漢城 )最知名的地標光華門,是一座位於古王宮入口處的石製城門,高懸其上的木製牌匾以韓文書寫「光華門」,許多民眾早已習焉不察。但由於南韓政府日前宣佈,光華門牌匾將「正名」為中文,從而引發贊成與反對者各據其理的激烈論戰,反映出南韓社會對如何看待其歷史和語文的深刻分歧。

光華門建於十四世紀,係李朝太祖在位時景福宮的正門,其名取自「光照四方,教化萬方」之意,迄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見證了南韓在東亞地緣政治中屢遭慘禍的滄桑。十六世紀末,日本豐臣秀吉出兵征韓,光華門在壬辰之役中被毀,雖於一八六五年重建,此後卻又因日本於一九一○年展開殖民統治,因興建總督府而被迫拆遷。殖民統治隨二次大戰結束而告終,但在隨之而起的韓戰中,光華門又因空襲再次被毀。

南韓文化遺產管理局表示,將拆下由前軍事強人朴正熙題字的「光華門」牌匾,代之以中文書寫的新牌匾,恢復其原始風貌。贊成者謂此舉可消解朴正熙時代的威權統治遺緒,是遲來的正義。

朴正熙時代不僅邁開南韓工業化的腳步,光華門也在其任內於原址重建,並將原有的中文牌匾置換為刻有其手跡的現行牌匾。一如古代帝王,朴正熙和其他前威權時期領袖都想留下其印記,供後代子孫「憑弔」。

時至今日,南韓政府辦公大樓的牌匾、博物館、佛寺和孔廟的碑文都還刻有其手跡。

但反對者認為,此舉只是企圖抹煞歷史的盲動,是盧武鉉政府企圖泯除其保守政敵集體記憶的陰謀。也有許多人認為,此舉是對北韓語文代表民族尊嚴的褻瀆。

旨在維護韓文正統性,免於中文和其他外語滲透的「韓國語文學會」便疾呼,只因韓文牌匾乃軍事統治污跡便予消滅,乃一錯誤政策,「朴正熙獨裁統治是一回事,他積極推廣韓文的貢獻是另外一回事。這種努力應該獲得肯定」。

對語文純粹論者而言,在外語大舉入侵的此際,光華門牌匾乃大韓民族以其文字為傲的象徵。由於北韓半島曾是中國的勢力範圍,又曾遭日本殖民統治,他們擔心外語將席捲全韓。基於拓展商務的需要,南韓目前興起一波全民學英語的熱潮。

雖然韓文迄今已有五百六十年歷史,但其應用一度僅限於基層百姓。王室文書使用中文書寫,作為「事大」象徵。直到近數十年,政府才開始鼓吹全面以韓文書寫的慣例。

文化遺產管理局堅稱,置換光華門牌匾的決策並無政治考量,是項決策早在一九九七年上屆政府任內便已定案,但未獲包括保守派媒體在內的反對者接受。

(取材自美聯社 )

相關新聞
漢城中文譯名改為首爾
漢城改名首爾  高市旅行業者暫不隨之更名
漢城向中國提出中文譯名改為首爾
南韓首都漢城 更名「首爾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