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自由的哲學:答弟子八問(答二)

顧則徐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1月27日訊】問二:
為什麼說“哲學不一定非得先解決本體問題”?

答二:
當我們說本體論、認識論之類名詞時,已經是把哲學當作了一門學科看待了。哲學?哲學是什麼?這本不是個問題,但當把它當作一門學科時,當發明“哲學”這個詞時,它就成了個永遠令人煩惱的問題。今天是這樣,一萬年以後,只要還使用“哲學”這樣一個學科名詞,它就仍然是個問題。

當人類有了關於一般的觀念、知識及其表述時,哲學也就萌芽了。“1加1等於2”是什麼?是哲學。“太陽從這次升起到下次升起是一天”是什麼?是哲學。“雷電是強大的”是什麼?是哲學。“兒子是母親的兒子”是什麼?是哲學。“人死掉的是身體,不是靈魂”是什麼?是哲學。等等。也就是說,所有關於一般的觀念、知識及其表述,都是哲學;反過來,哲學也就是人類關於一般的觀念、知識及其表述的總和。正是因為這樣,哲學也就是最不需要稱為“哲學”的哲學,是最不需要用一個名詞束縛自己手腳、最不需要作出自我規定的邊際無限廣延的智慧體系。當人們習慣了用一個名詞進行規定,並不得不使用稱謂的時候,哲學可以稱為“哲學”,也可以稱為“智”、“智慧”、“知”、“理”、“道”等等習慣的、只要大家可以知道大致是什麼意思的名詞。這就是哲學的本來。

哲學的種子是由萬物有靈觀念種下的。在人類形成萬物有靈觀念以前,是萬物無差別的觀念時代。所謂萬物無差別,並不是人類不知道萬物之差別,而是以一種指認的方式對自己和物件進行個別的規定,同時也有了最簡單的直觀的類的歸納,之所以稱為萬物無差別,是人類尚不知道此物與彼物、此類與彼類特別是人類與周圍物種的根本差別,人類僅僅只是作為一種物種與其他物種一起無差別地在共同的自然體系中進行活動。這個時代可以上溯到人類最早的誕生時期。萬物有靈觀念是一種混沌的過渡,但卻是人類精神非常偉大的革命。

萬物有靈似乎仍然是一種萬物無差別觀念,但這種無差別恰是由差別了的觀念為基礎的。人類已經第一次意識到了自己與其他物種的差別,這種差別即在於人的靈性,即所有的個體已經有了一種超越於但包容著肉體的具有共同性的精神。所謂靈性,就是人類最早自覺到了的人性,或者說是作為人的生命性。但是,人類仍然無法用這種靈性理解自然物種和自然現象,所能夠實現的途徑只能是推己及人,賦予自然物種乃至自然現象以靈性,這就是擬人性。擬人性具有非常重要的革命性意義,它已經超越了指認和直觀的、簡單的類的歸納,萌芽出了一種具有普世意義的觀念,賦予了所處世界一般的精神價值。這樣,人類就播種下了哲學的種子。這個萬物有靈觀念的時代,可以上溯到經常使用了火的舊石器時代中期。

但萬物有靈觀念僅僅只是播種下了哲學的種子,哲學的初步萌芽則要等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巫術萌芽的時代。巫術的萌芽是以靈魂不死觀念的形成為前提的,靈魂不死觀念的形成則是以靈魂觀念的形成為前提的。不能把靈魂觀念與靈魂不死觀念混為一件事,靈魂觀念的出現並不等於人們一定認為靈魂是不死的。現有理論一個很大的謬誤是把靈魂觀念的形成與所謂的影子建立果因關係,把已經有了靈魂觀念的人們對影子的反應心理及其判斷演化為了一種歷史的進程。靈魂觀念的形成與所謂影子毫無關係,否則,人類從誕生開始就會由影子而產生靈魂的觀念了;與影子的關係,是靈魂觀念成熟以後形成的一種特殊心理關係和解釋關係。

所謂靈魂,是由靈而魂的提升,是人口、壽命增長到一定及人類活動發達到一個相當水平時的精神成就。靈魂觀念形成的直接動因,源于人群中個別人的精神迷亂狀態的突出化和經常化。精神迷亂狀態早就有了,但它的突出化和經常化有兩個前提:一是人群人口年齡提高到了以成年人即有性能力的人為主,某個成年人的迷亂行為嚴重影響或擾亂了群體秩序;一是形成了習慣的群體生活準則,某個人的迷亂超越或擾亂了這些習慣準則。這種精神迷亂在表現形式上,總是會集中體現在食、色兩個方面或以食、色為根本的異常行為上面,身體失去了控制,進行異常的自虐、他虐、虐他,充滿了混亂的幻想或爆發出對事物超常的視聽能力和悟知能力,而迷亂過後,一切歸於正常,本人也不知所以。

這種情況所能夠最簡單地得出的結論,便是有另一個看不見的人的存在,這就是魂。所謂魂,就是靈與肉的分離,可以獨立而為另一個人。這是人性最初的異化。正是在這一異化當中,哲學這顆種子得到了非常重要的養分,為精神的純粹化作好了最原始的奠基,人的精神與人的機體在認識中實現了歷史性的分解。

靈魂通過在迷亂狀態對人的身體的指揮或操縱,所產生的直接後果無論對本人來說還是對他人來說,都會逐步形成一種可以承受或不可以承受的好的或不好的結果,這種結果也是一種自我的、他人的和群體的價值判斷。這些判斷自然地植入到了人們的意識和潛意識當中,進一步強化了靈魂觀念。但是,僅僅這樣並不足以導致靈魂不死觀念的形成。靈魂不死觀念的形成,與人們對母親、先人的回憶有著密切關係。而這一點,也是與人口的增長和壽命的延長有著關係的。

由於壽命的延長,人群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母輩、祖母輩及其年齡相當的成年人(殺死老人和吃掉老人不過是以此為前提發生的現象),因此,先人(已亡人,並不一定就是那些高夀的先人,而是活著的人們所記憶著的已亡人)越來越出現在了人們的夢囈當中,出現在了人們的迷亂當中。這樣,靈魂就與他所依附和對應著的身體進一步發生了分離,成為了死亡者的活著的靈魂。這就是靈魂不死觀念直接的起源。正因為這樣,所以,從我們今天所可以窺見的零星的最原始的崇拜資料,一定可以發現其中與亡靈崇拜有很緊密很深刻的關係或痕跡。

哲學這顆種子的生命終於躁動了起來,但它的破殼萌芽則要由巫術的萌芽承載。靈魂不死觀念最直接、最偉大的歷史性成就,是使人們第一次自覺到了生命的永恆的精神意義,使人們第一次知道了對生命價值的珍視和尊重。人類的這種自覺體現在行為上,就是為亡者開始舉行安葬儀式。人們不再是僅僅尊重死者的生前,而且要通過對死者軀體的特殊處理方式與他活著的靈魂進行交流。所謂安葬儀式,並不等於一定是採取入土的方式執行,它也可以是用分食死者屍體或某種銷毀屍體的方式舉行,它們最核心的精神是一致的。

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是,靈魂不死觀念是安葬儀式的前提,但並不等於安葬儀式就一定是尋求亡人靈魂達到不死,它也可以是尋求亡人靈魂的死去,即在一定的人群當中,靈魂不死觀念所限於的程度是靈魂相對於人的身體的獨立存在和繼續存在,人們也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使靈魂死去。安葬和出生的儀式化,也是最原始的巫術的發生。巫術的本質,是一種與靈魂進行對話的方式。承擔這一任務最合適、最自然的人,是人群中那些經常進入到迷亂狀態的人。但是,迷亂狀態的進入並不會具有即時性,即在需要舉行儀式的時候達到迷亂,因此,為了迷亂,就必須造就迷亂,這就是儀式安排的全部奧秘所在,各個人群有其自己的經驗模型。

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進入迷亂狀態者的專業化或專職化,也就是巫化,從而,人類就第一次萌芽了關於精神的分工。當現代知識份子自以為是地嘲笑並勸喻政府壓迫民間巫人時,卻不知道所歧視的正是自己最古老的前輩。萌芽了的巫、巫術及其觀念,正是萌芽了的哲學,即:萌芽了的哲學是由專業的人、行為和儀式、觀念在巫活動的迷亂中組合的,使肉體徹底自由並使精神脫離肉體達到純粹化,尋求並達到與另一種精神進行對話的實踐體系和過程。

這是人類史的一次偉大革命。對哲學來說,它在這些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一,哲學從一開始就是精神分工的產物,是精神分工造就了哲學;二,哲學是專門經驗和知識的全部,並是以專門的方式進行敍述和領悟的;三,哲學的創造是由專門的人主任並由人們集體參與的;四,哲學與肉體的自由化和精神的純粹化緊密結合的,是一種以悟性為基礎的認知實踐活動;五,一定的儀式特別是充滿感性的歌舞、話語、描畫等具有深刻的知性意義;六,生與死從一開始就是哲學最單純、最核心的主題;七,哲學的精神與食、色兩性及其活動有著深刻的淵源關係;八,哲學是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九,哲學無論對個體人生還是對人們的群體運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功利性關係和精神關係;十,哲學是一種崇拜和宗教。

從嚴格的意義上說,萌芽的巫術儀式還不是真正的崇拜儀式,而僅僅是一種具有崇拜因素的與靈魂對話的儀式。安葬儀式與亡人靈魂的對話,不是嚴格的祖先崇拜,而只是具有崇拜因素的對話。人類精神的成長或者說哲學的成長還僅僅只是萌芽而已。之後的一個重大變化是泛魂化,就象人類曾經賦予其他物種和自然現象以靈性一樣,人類一當形成了靈魂和靈魂不死觀念,在萬物有靈的思維基礎上,也把靈魂和靈魂不死觀念賦予了全體大自然,使大自然跟人類自己一樣,也擁有了自己的靈魂並保持不死。

泛魂化的直接結果,是產生了與大自然的靈魂進行對話的儀式。這種儀式中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內容是飲食儀式和漁獵採集儀式,我們今天所能夠發現的最早的原始岩畫都是這種儀式的產物,將來我們也許可以發現六、七萬年前甚至更早的岩畫或其他藝術品,即從智人在各地比較廣泛分佈後的兩三萬年後的文化遺存及其漁獵採集區域中,找到最早發生的藝術的證據。

這一演化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成就:一,自然界的靈魂化也是自然界的第一次純粹精神化,並且,通過靈魂對話,人類實現了與自然界的純粹精神溝通;二,對話儀式打破了巫的專業壟斷,隨時的飲食儀式和漁獵採集儀式使人人成為了“巫”,人人擁有了與靈魂對話的能力和職責,崇拜、宗教或哲學實現了“世俗化”,為世俗的精神奠定了基礎。

靈魂對話時代的巫雖然具有專業性,但仍然不是成熟的巫。只有當作為一種專門的職業形成固定的傳承體制和體系時,巫才是成熟了的真正的巫。隨著與靈魂對話的積累,靈魂在對話中實現了歸納,雖然仍然保持著個別的靈魂地位,但一種抽象的統一的靈魂出現了。由於這個靈魂是所有氏族人員的靈魂的抽象,所以,便是氏族的靈魂。但靈魂又必須是具體的,唯一的途徑便只能與氏族祖先結合起來。這個氏族抽象靈魂就是最早的神,或說是元神。由於是與祖先傳說結合的,便是氏族祖先的形象,因此,又是氏族的祖神。由於靈魂是活著的,所以,祖神便一定是不死的,是永生著的。

神的時代並不是從多神開始的,而是從單一的但是具體的祖神開始的。最早的祖神是氏族的祖神,因而就是氏族神。由於氏族的地域孤立性,所有的氏族都把自己當作了人類,所以,祖神也是該氏族認為的人類祖神。在這一過程中,巫達到了成熟,崇拜也達到了成熟;如果把宗教僅僅看成是一種對神的崇拜體系的話,那麼,真正的宗教也就由此形成。這樣,就出現了一種非常重要的分化:巫分化為了繼續與靈魂進行對話的巫和與神進行對話的巫神。前者雖然也接受或可以接受神的觀念,但已經處於淪落的被視為低級的地位,而巫神則成為了氏族的主要精神控制者和壟斷者,這種控制和壟斷也是對哲學的控制和壟斷,但在這種控制和壟斷中,哲學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即對人類精神第一次實現了最高抽象。

與靈魂的對話並不是真正的崇拜。由於活著的人也擁有靈魂,因此,對話的雙方處於基本平等的地位,即是靈魂與靈魂的對話。當神出現,靈魂就處於了比神低級的地位,與神的對話就是一種不平等的對話,這就是真正的崇拜。崇拜的核心是敬畏,也即哲學在平等的基礎上植入了敬畏的精神。這種敬畏是從元神即最早的祖神開始的,因而哲學的敬畏是以人類自身的淵源性以及現世的自虐為源泉的。這種崇拜在泛神化的過程中達到了高潮。

一方面,通過泛神化,神獲得了外延,成為了自然物種和自然現象的神;一方面,祖神作為人類的神得到繼續保存和發展。當自然神的世界龐大到一定,對自然神的崇拜就演變為了人們空前規模的崇拜活動,不得不需要一支人數越來越多的專業隊伍即宗教人士進行主持。而祖神崇拜的規模雖然也得到了提升,但更具有世俗性。因此,崇拜的主持或壟斷就出現了分化,一方面是專門的宗教人士對自然神崇拜的壟斷,一方面是氏族和部落領袖對祖神崇拜的壟斷。雖然這種對崇拜的兩頭壟斷僅僅只能夠是暫時的過渡,但奠定了哲學在宗教與世俗兩個方面專業化分野的原始基礎。

在泛神化的過程中,崇拜分解成了無偶像崇拜與偶像崇拜兩種類型。無偶像崇拜並不是意味著人們認為神是非具體的,而是人們還不能夠描畫神的具體形象,他們製造不出神的偶像,或者說他們根本不需要製造偶像,因為所崇拜的物件就是很具體的山、林、河、海以及火山、雷電等等。當人們確定出了神的具體形象後(特別與人們的美術能力和表現方式有一定關係),就形成了偶像崇拜。偶像崇拜是人們圍繞或面對著神的偶像舉行儀式的崇拜方式。

雖然早在泛靈時代的飲食儀式和漁獵採集儀式中已經出現了岩畫之類,比如一頭被捕獵的野牛,但這種形象是以具體性和平等性體現的,是這頭野牛,而不是所有野牛;是這群野牛,而不是全部野牛。作為偶像崇拜了的野牛則不同,它是神的牛或牛的神,是全部野牛最高精神的具象化,是被崇拜了的高於崇拜者的具象神。因而,作為偶像崇拜了的偶像是一種介於具象性和抽象性之間的藝術形式。

在偶像崇拜中,所有關於生死、食色的崇拜除了繼續循著它們本有的路徑演化外,集中體現到了生育崇拜這一儀式和方式當中。花、果、魚以及似乎捕獵不盡的牛、羊、豬、鹿等等,以其特殊的生育能力被不同的氏族根據其經驗選擇為了非常重要的崇拜偶像。祖神則取得了女神的形象,懷孕或哺乳期的女性作為最美好的形象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崇拜地位,女性成為了哲學精神的人的歷史本原。

這一變化為哲學探究生命與世界的本原以及一元思維奠定了偉大的歷史基礎。從本原的意義上說,是女性造就了哲學,哲學這顆智慧的種子終於綻開了它的硬殼,露出了嫩芽。因此,兼具抽象性和具象性的女神像以及其他生育偶像,構成了哲學最早、最原始的感性文本體系,如果我們不僅僅把文本理解為文字文本的話。

以生育崇拜為特徵的女神崇拜以其本原性觀念,已經開端了諸神的統一過程,但諸神真正的統一還有待相當長的時日。這種崇拜僅僅只是單性的崇拜,是建立在人們認為生育是女性天然的能力基礎上的。一當人們發現,生育並不是單性的時,男性神就參與進了崇拜的物件體系當中。男性神的誕生由於是建立在兩性結合導致生育的觀念之上,所以,他的出現並不能排斥女性神的固有地位,而僅僅是與女性神分享本原地位而已。

但是,這是個偉大的變化,奠定了哲學的二元論歷史基礎。從此,哲學一元論與二元論這兩種思維或觀念就深刻地植入了人類的智慧深處。但是,不能把二元論的出現理解成一元論的消解,恰恰相反,一元論因此而得到了一次現實的提升。這次提升集中體現在生育崇拜向生殖崇拜進而性交崇拜的演化上。懷孕或哺乳的女神作為最高神的地位空前動搖,但取代她地位的神還沒有成熟,哲學演化為了一種行為的精神體系,即兩性交配而生育的行為模仿或偶像模仿體系。與女巫神的性交及女巫神的生育模仿,甚至男女聚集的性交大會,成為了宗教崇拜儀式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形式和內容。

結構著的兩性生殖器成了最重要的偶像。深夜的村落響亮地進行著性交男女的浪叫競賽。關於女性經血和破處血等的禁忌流行了起來。女性性器的碩大以及開放的陰道孔成為人們崇尚的對象,偉岸的陽具成為驕傲和羡慕的條件,性交成為了一種成人權利和責任,成人儀式和割禮盛行了起來(但割禮可能並不具有絕對普遍性)。性成為了哲學精神最輝煌的形式和內容,其盛況空前絕後,深刻地植入到了人類智慧的深處。

性交崇拜預示著了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男性性能力相對於女性性能力的無能恰恰成為了男性的優勢,對男性性能力的追求越來越成為人們進行崇拜的主題。男性前所未有地覺醒了起來。這種覺醒在一些氏族中突出表現為了男性在女性的生產過程中,以一種迷亂的方式承擔或分擔生產痛苦的精神現象,並由男性承擔孩子哺乳期間的餵養義務。普遍的表現,是男性生殖器偶像越來越與女性生殖器偶像進行分離,並單獨成為了更普遍、更壯偉的崇拜偶像。終於,性交崇拜過渡為了男根崇拜。男根崇拜並不是取消女神、女性性器崇拜,而是男性神成為了第一性的神,女性神則降低為了第二性的神。這是哲學精神最偉大的歷史性悖論。

一方面,人們追求著一元本原;另一方面,人們無法解決本原的二原性,其解決的途徑只能是歷史性地權利地確定出本原的第一性、第二性秩序。這一確定無論從一元論來說,還是從二元論來說,都是一個無法完全的、具有深刻的內在理性衝突的本原悖論,是一個歷史性的現實的無法解決的合理悖論。這一悖論直接造就了一個諸神時代。通過第一性的神,全部的人類神和自然神終於找到了自己的領袖,歷史性地聚集到了第一神之下,形成了一個統一的諸神世界。哲學第一次在深刻的悖論中形成了一個充滿多樣性的統一的精神體系。這是哲學在胚胎中成形了的偉大革命。

諸神時代的偶像化現實地需要突破男女兩性性器偶像形式的束縛,這種形式已經不足以承擔諸神世界二元和一元的領袖形式。性器,終究只是人的整個身體的一部分,作為一種偶像,其形式從人的身體中割裂了出來,但同時也可以採用從人的身體中予以突出的方式作為偶像形式,因此,作為人的身體的一部分的形式並沒有因為生殖和性交崇拜而失去,即完整的人的偶像始終是存在著的,只不過這種完整的人的偶像形式突出了兩性性器扭曲了的或說是抽象了的形式。

在這一基礎上對性器形式束縛的突破,就自然地得到了解決,所循的途徑可以有三種:一,性器復原或萎縮為自然的狀態,不再成為人體上最突出、最偉岸的特徵;二,使用服飾予以掩蓋;三,予以暗示、象徵。這當中包涵了兩個相反的傾向,一是進一步抽象化,一是進一步具象寫實化。具有同樣崇拜意義的花、果、魚等及一些動物偶像,也得到了進一步抽象或寫實,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般藝術形式。這是哲學的第一次文明化轉變或向文明化的轉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寫實的女神形體第一次從懷孕的和哺乳的形態演變為了少婦或少女的形態;寫實的男神形體則突出了父親形象,作為第二代的男神則擁有青年或少年形象。

但諸神的多樣化也參與或混雜到了這一演變過程當中,形成了各種人獸相雜的形象,或者,諸神根據各自的身份和個性、能力、規定而具有一定的變化功能——在這一過程中,抽象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自然神在一元和二元的參與中,最高神更演變為了太陽神、雷神或其他被氏族或部落認定的最根本的神;一元地位的祖神得到了男神化,其形象和功能也得到了相應的演化。哲學,或者說人類精神,在一種統一化甚至專制化中,達到了全新的天真、自由、蓬勃的境界,而人類的寫實能力和抽象能力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繪畫、雕塑言甚至是後人難以企及的把生命和精神進行融入的美的高度。

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哲學精神發生或奠基了地區的或“民族性”的分野。最重要的分野在祖神與諸神的一元地位確定中發生,現實的衝突是專業宗教集團與世俗崇拜集團對精神控制權的確定。當祖神融入諸神,宗教集團就壟斷了哲學精神,社會就成為宗教的社會,但是這並不等於宗教集團可以壟斷世俗權利,而世俗權利在聽從宗教集團精神指導的前提下,總還是需要自己的獨立精神,因此,這就潛藏下了世俗精神的獨立意志。當祖神僅僅有限地融入諸神,哲學精神的壟斷就具有了二元性,在普遍的宗教化中形成了一種宗教民主形態。

當祖神納入諸神,諸神的自然性並不足以由祖神相容,諸神的地位將被嚴重削弱,甚至反轉向原始化,在強化了的祖神崇拜中,社會更傾向於世俗化,人們的信仰在更具有豐富多樣性的同時也將弱化並傾向於原始化,而宗教集團則只是世俗集團所控制並壟斷的崇拜技術階層,其領袖也可能是世俗領袖所擔任。但是,這種分野並不等於哲學的成熟,至多只能說是哲學的誕生,如果在這過程中已經產生了文字的話。無論是哪種分野,哲學終究還是宗教的奴僕。宗教當然是哲學,但成熟了的哲學必須是在世俗社會誕生出了一批偉大的智者、哲人之後,並以他們為標誌,也即哲學的正式誕生可以以成熟的宗教為標誌,但成熟的哲學的誕生或哲學的成熟則以世俗哲學的誕生為標誌。

哲學的誕生過程所呈現出的是一種本來的哲學面貌。本來的哲學是沒有邊際的,是無序的,是活潑的,是自由的。甚至哲學的研究方式也是可以任意的,既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經驗的,可以是悟性的,可以是神秘的。曾有人問我什麼是哲學,我說:“你盯著看三天太陽,看三夜月亮,就知道什麼是哲學了。”我的意思,哲學並不僅僅是一種理性的東西,它也可以是一種非常感性的東西,僅僅就是一種觀照一般的感覺、情緒。從哲學萌芽開始,人類關於一定物件的一般感覺、情緒都納入在哲學的範圍,這種一般感覺和情緒可以予以表述,也可能只是介於似乎可以表述似乎不可以表述、不能夠表述的悟性狀態。因此,哲學是什麼?哲學什麼都是,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是哲學,什麼都不是哲學。這就是真正的哲學,天真的哲學,自由的哲學,是不稱為“哲學”的哲學。哲學就是人類精神。

這種真正的哲學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而且具有永恆的生命力。無論中國春秋-戰國還是古希臘的智者、哲人,他們的精神都將是人類永遠的財富。不僅這些智者、哲人,雖然演變為了學科的哲學把他們的思想納入了學科的體例,但學科之外,這種天真、自由的傳統仍然繼續著、創造著,尤其在宗教、文學、藝術的領域有著特別的成就。我曾跟你說,一個真正的哲學家一定也對文學、藝術有著自己的領悟,研究哲學一定也要研究或至少學習一些文學、藝術,原因正在這裏。

沒有美感的人不可能會真正領會哲學,更不可能成為哲學家。堅決地游離出哲學的教科書,在哲學之外,將得到哲學的創造性,或哲學的悟性。哲學絕不是純粹理性的演繹,它而且也必須是全部感性的自由流動。在真正的哲學面前,不存在什麼明確的本體論、認識論的體例邏輯,甚至稱不稱“哲學”都不是件並非必要的事情。在天真、自由的思想面前,不存在什麼必須要從所謂本體論出發的枷鎖。

恩格斯把一切哲學按本體論劃分為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兩大派別,是從自己哲學觀點和體系出發的精神武斷。至少,在中國就缺乏這種分野依據,無論是“天”還是“氣”、“五行”之類,既不是唯物主義,也不是唯心主義,它們都是具有擬人性、靈性或神性的自然物或現象。當一個母親安慰跌了交的孩子說:“這門檻真壞,媽媽打它。”她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童話家安徒生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祈禱著暴風雨快些停止的農民、路人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哲學成為學科,並不是哲學必須學科化,而是由於其他學科的陸續形成始終留著一個精神空間,這個空間自然地也獲得了學科化,這就是哲學。這當中有兩個問題不能混淆。一個問題是:一切學科都是哲學的。不是哲學是其他學科的總結和指導,而是其他所有的學科(基礎的、一般的學科)本就是哲學。物理學是什麼?物理學本就是哲學,所有研究和發現一般物理學原理的偉大物理學家也是偉大的哲學家。

物理學是這樣,其他學科——數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文學、語言學、歷史學、經濟學、倫理學、政治學等等——也是這樣。另一個問題是:作為學科的哲學是一門學科。作為一門學科的哲學也要遵循一切學科的規則,對自己的內涵和外延作出規定,並形成自己的體例。從學科演變的角度說,一切其他學科所沒有納入或成熟納入的研究空間或精神空間,都屬於或暫時屬於哲學的領域。但是,體例的形成一定會帶來狹隘化的傾向,會縮小哲學的空間,因此,作為學科的哲學對自己規定的空間一定小於其他學科所留下來的空間。

因此,包括哲學在內的全部學科的研究空間或精神空間的總和,一定小於人類已經研究和應該研究、可以研究的空間或人類已經擁有和應該擁有、可以擁有的精神空間。這正是包括哲學在內的全部學科可以不斷進步的動力和條件。但是另一個方面,由於哲學並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它同時也是它本身,是天真的、自由的,因此,本來的哲學或真正的哲學不會放棄人類任何的研究、觀照空間或精神空間。由於此,人類關於一般問題和知識的研究總是充溢的,既具有永遠的包容性,又具有永遠的膨脹性。人類不會放棄任何可以認知、感受、領悟、猜測、虛構的實在和虛在的對象。

哲學——我們不必定義清晰地使用這個詞——是這樣一門學科:在它越來越專業化的同時,它的內在更有一種突破自己的衝動,它的外在受著把它擠破的強力。自從哲學成為一門學科,它就把自己建立在了悖論的基礎上,它試圖成為自己,但永遠不是自己,而它的生命力也恰恰就在這種衝突中維持和爆發。

其他的學科由於成熟為學科而獲得穩定的發展,而哲學則並不因為成為學科而獲得這種前景,相反,它甚至無法建立起自己穩定的學科體系。正是從這一點講,今天的哲學在它基本點上的確定及其智慧,並沒有超越早期的哲學文本,今天的哲學家並沒有站到比春秋-戰國和古希臘的那些智者、哲人更高的地方。但是,作為一種學科,當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誕生,哲學的原有邏輯體系就可能被整個推翻重建,而它的這種重建,又正是人類智慧保持和獲得年青生命力的證明,是哲學作為學科存在的合理性所在。哲學,永在建立標準,又永沒有標準。哲學,是所有學科中最苦難的學科,又是所有學科中最快樂的學科。

必須分清哲學知識家與哲學創造家的差異,雖然他們都是哲學家。哲學知識家是關於以往哲學知識的研究家、整理家,他們對整個哲學或哲學某個方面的知識有著詳細的研究和掌握。哲學創造家是關於哲學的思想家、創新家,他們並不一定對哲學有著淵博的知識,但卻為哲學學科添加著新的知識、智慧。哲學知識家可以是哲學創造家關於哲學知識的良師,優秀的哲學知識家總是可以及時發現、挖掘和推崇出哲學創造家,並把哲學創造家列為自己的研究物件。哲學創造家則並不一定要把哲學知識家當作自己的研究對象,甚至並不一定要有關於哲學學科和知識的完整概念。

一個作為知識家的(中國)哲學教授一定要讀過康得、王陽明,但一個哲學創造家則並不一定要讀過康得、王陽明。沒有作為一種知識體系的哲學學科,可以誕生蘇格拉底、老子,但現代哲學學科知識體系則不能沒有蘇格拉底、老子。有哲學知識家,哲學才能夠作為學科得以延續和繼承;有哲學創造家,哲學作為學科才能夠生氣勃勃,才能夠進步、發展。哲學的發展,或者說人類智慧的發展,這兩種人都不可缺少。同時,這兩種人也並不是界限絕然分明的兩種人,一個優秀的哲學創造家一定也是一個哲學知識家,一個哲學知識家也可以是一個哲學創造家。

但是,畢竟做哲學知識家易,做哲學創造家難。平庸的哲學知識家僅僅通過培養就可以成批出現,一個毫無感悟力的人從哲學碩士讀到哲學博士、從哲學講師熬到哲學教授、作為一種職業方式多讀哲學著作,就可以稱為哲學家,但一個哲學創造家則必須有獨特的感悟力,沒有一個哲學創造家是平庸的。哲學創造家誕生的困難在於,僅僅刻苦努力、博覽群書、知識淵博並不能成為哲學創造家,否則,僅僅只要多讀書、勤思考就可以創造了。哲學創造家也並不是提出幾個新概念、提出一個什麼主義就可以稱作哲學創造家了,否則,新辭彙、新主義層出不窮的現代思想界就是哲學創造家遍地如毛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可能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也誕生不出一個真正偉大的哲學創造家。因此,任何一個偉大哲學創造家的誕生,不管其思想形式和內容是否能夠為當時人們所接受,甚至被視為洪水猛獸,都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真正幸事,是人類智慧進步的重要事件,是國家、民族和人類的寶貴財富。

哲學知識家天然地有著精神保守性,這與他所主張的哲學精神是否強調開放性、革命性無關。在邏輯上,哲學知識家都會追求清晰性、規範性和固定性,他們會努力把哲學體例化、系統化、程式化,或者說,哲學在哲學知識家手上一定會傾向於格式化,使哲學成為格式化的哲學。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哲學作為一門學科進步的必要,但是,這同時也是哲學的衰退,是哲學天真狀態的失去,是哲學自由精神的封閉甚至墮落。

通過哲學的格式化,哲學漸漸成了一種用繁雜的概念、死板的定義、清晰的原理和教條堆積的學科體系,成了一株將枯的老木,成了令人恐懼的勉強行走著的僵屍。明確的定義,以及清晰的原理,雖然一些哲學創造家也會採用這種表述形式和方式,但至少在精神上,他們會覺得這是件十分可笑的事情,他們會藐視一切固有的定義和原理,即使表面上可能會非常尊重所謂權威的、公認的表述方式。一些哲學創造家同時也是非常淵博、優秀的哲學知識家,但他們一定會按照自己的方式使用已有的概念和命題。

格式化的哲學有著頑強的保守能力。不過,不要按照庸俗的進化觀點理解保守這個詞,一切哲學,在根本意義上都不存在先進與否的問題,不存在簡單的對與錯的問題,雖然我們可以從它們的邏輯體系的完整性和協調性上加以比較完善或比較不完善的判斷。無論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還是老子、孔子、墨子,他們的基本思想在今天並不存在已經落後的問題,更不存在他們錯了的問題,我們只能說,今天的時代需要今天的哲學,他們的語詞總體上在今天已經具有了相當程度的不適用性,他們的智慧已經不能夠更完善、更方便、更恰當地解釋人類已經增長了的感受、經驗、知識和歷史。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才有著保守與開放與進化的問題。哲學的保守能力,不在於以往的哲學在精神上是否偉大,而主要在於當哲學成為一種學科或思想成為一種學派、流派時,就有了無數的知識家要靠它吃飯,無數的利益者要靠它證明自己的立場正當性,一當有一種新哲學出現並成為“權威”,就將可能有無數不能改變自己的平庸知識者失去飯碗,無數的利益者將可能被證明為非正當。當代中國,當一種新哲學橫空出世並得到人們認同,將會有多少哲學教授變得毫無價值?僅僅這一點,就夠新哲學家空前絕後地付出精神和人身的代價了。

曾經在一個漫長的歲月裏,在一個巨大的集權的帝國環境中,無數孔門腐儒壟斷著思想飯,這是中國哲學沒有獲得長足進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今天的中國,一個哲學創造家就跟當初面對教士壟斷思想飯環境的義大利的布魯諾一樣,是要準備著付出生命代價的。一些平庸的哲學教授只要在什麼鑒定書、意見書上簽一串“權威”的名字,就足以置一個天真、自由的甚至偉大的哲學創造家的生命於死地。

好了,現在直接談哲學的本體論起點問題。從前面我所說的可以知道,對本來的、真正的哲學來說,從本體論建構哲學實在是個假問題。哲學的邏輯是什麼?哲學的邏輯是個球體,不僅任意一個點都可以作為全部哲學的邏輯起點,而且,這個球也並不需要達到理想化的整圓形,它可以是扁球形的,可以是橄欖形的,等等,甚至它的表面也可以是缺損的、任意下陷或突出的,即它的體系是可以大致自圓其說的,它的表述方式可以是多種方式的,甚至就是詩的、散文的、雜文的、語錄的、小說的、戲劇的等等,它的邏輯是可以缺損的和奇兀的,甚至在某些命題的表面形式上可以是互相衝突、互相否定的。

因此,對哲學創造家來說,他既可以從本體論出發,也可以不從本體論出發。由於哲學知識家關於哲學本身的精神資源主要是哲學創造家們的哲學思想、語詞和邏輯,因此,作為一種學科的哲學就也並不一定要從本體論出發,從這個角度說,哲學學科也並不存在必然的本體論起點問題。也就是說,必須從本體論出發僅僅只是某個或某些哲學學派的主張和觀點,是他們為自己規定的邏輯原則。如果一定要公孫龍子從本體論出發,他就只能一閉眼睛說“天九天,日十日”了,但這不過就是讓他多設計幾個意義重複的命題罷了。

雖然中國古代哲學有著豐富的、充滿智慧的本體論思想,但某些體系化或學科化了的學派比如儒家學派卻缺乏本體論起點傳統。這本不是個問題,之所以成為一個問題,是因為中國官定的同時也是外來的哲學體系是以本體論為出發點的。在這個體系,當抽去本體論出發點後,它也就將發生全面崩潰,以它壟斷的中國哲學學科也就失去了根本依據。中國以一種學派壟斷思想二千年後,又變成了用另一種學派壟斷思想,似乎發生了變化,但從思想的基本邏輯意義上說,其實是什麼都沒有發生變化,“五四”的成就已經從思想根子上即精神上被徹底摧毀。就象以往兩千二百年裏中國的哲學並沒有根本的和真正重要的進步一樣,今天中國的哲學也沒有任何進步,雖然表面上使用了越來越多的新潮名詞。

所謂的進步,僅僅是器物層面上的,是技術的進步,根本上則沒有發生任何重要的進步和變化。因此,就象兩千年間中國充斥了無數腐儒一樣,今天的中國也一樣充斥著無數腐儒;大學辦得越多,博士、教授就越多,腐儒也就越多。並不是腐儒們是天生的腐儒,他們本不腐,但在一種學派壟斷下,飯碗和語境決定了他們會成為腐儒,而且多數是真心誠意的腐儒——這一點,可以從我們的哲學話語中濫用著“科學”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自我標榜的辭彙中得到印證,似乎一唯物一辨證就是天下獨尊的科學的哲學了。

在這種情況下,從本體論出發就成了中國哲學學科的絕對教條,人們就不知道了哲學也是可以不從本體論出發的。哲學是可以從任意一個角度出發的,從本體論出發只是一些學派的邏輯和體系特徵、規定和觀點。本體論僅僅是全部哲學的一個基本內容,但並不等於一定要把它當做一種哲學體系的邏輯起點。(//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顧則徐:中國航空應該感謝王廷江
法律專家顧則徐被警方傳訊立案
【專訪】顧則徐談被警方傳訊經過
顧則徐:警鐘──華鐘──秀鐘──辱鐘──喪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