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北台酸雨 逾半禍首是中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環保署的酸雨監測計畫發現,台灣目前森林的酸沉降(酸雨)超出臨界負荷量的三到十倍,北部地區森林對酸的負荷量最低,受酸雨的傷害卻最嚴重,生態系岌岌可危,而北台灣酸雨中的硫氧化物,五十%以上來自中國,成為台灣空污防制與生態環境重大威脅。

近年來,台灣地區的酸雨略有改善,但仍不明顯。民國八十四年空污費開徵前後,一連串管制措施,讓北台灣降雨中酸雨比率從九成降到七成。

但環保署官員表示,由於中國硫氧化物排放量逐年增加,對居於東北季風下風處的台灣造成相當程度衝擊,台灣本地的硫氧化物管制成效已經接近極限,未來若中國硫氧化物持續增加,將可能抵銷台灣過去污染防制成果,北台灣首當其衝!臨界負荷值指森林生態系中每年釋放的鹼性物質,包括土壤中的鈣、磷、鎂等養分,象徵生態系中和酸雨的能力。

整體而言,北台灣臨界負荷值最差,但酸沉降量卻最高,最多相差十倍,雖然目前酸雨危害尚未浮現,但過去數百年生態系中累積的老本,正在加速流失,隨之而來的,將是土壤酸化、森林成長退化或死亡,新英格蘭、德國黑森林地區都曾有過先例。

接受環保署委託執行酸雨監測計畫的中央大學大氣物理所教授林能暉表示,國際間將酸沉降臨界負荷量分成五個等級,第一級酸沉降臨界負荷量最低,表示生態系緩衝酸沉降量的能力最弱,環保署評估全國森林狀況,以東南部的臨界負荷量最高,屬第四級,對酸沉降仍有相當緩衝能力,但中北部地區則大多屬較差的一到二級。

民國八十四年空污費開徵後,環保署便加強對空氣中硫氧化物的管制,各項措施已趨近國際水準,但是台灣地區的酸雨改善有限,林能暉表示,除了與台灣汽機車數量居高不下,拉高氮氧化物濃度有關外,中國大陸硫氧化物排放量逐年增加,也對居於東北季風下風處的北台灣造成相當程度衝擊,估計半數污染來自中國。

此外,中國的空氣污染,又以秋冬時的影響最劇,東北季風帶來懸浮微粒,基隆外海彭佳嶼上空硫氧化物是氮氧化物濃度的三倍,但在台北則是一比一,不過兩岸的環保爭議,包括沙塵暴、酸雨、核電廠等,因影響所及已經不只台灣,目前美日各國已強力介入。

對於中國污染物飄到台灣的問題,環保署目前束手無策。林能暉表示,就酸雨問題而言,設置資訊交換平台是關鍵,將來若能確實掌握中國的污染量,雙方才能進一步對話,再談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