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藝海漫遊

中國古代音樂故事:「工尺譜的由來」

據說在人們還沒有發明記譜方法之前,音樂的傳授是非常不簡單的。在唐代時,有個裁縫名叫梁正康,不但是個手藝極好的裁縫師傅,也是個啥樂器都精通的樂師。梁師傅不但學習音樂,在學習音樂中也一邊傳授弟子,他感到口耳相傳的音樂教學很不方便,竟然無法將一個音正確由嘴巴表達出來,也不能把它記在紙上,說起來比教人縫衣服要困難多了。

梁師傅有位徒弟名為張生甫。當張生甫決心把「量體畫尺」的這種功夫全部學會,故而每天大清早都在鋪房裏背頌「量尺」的口訣。他不斷的念著「上尺,中長,合,四葉」這些專用詞。在量衣的口訣裏「上尺」是指先量上衣肩寬,後量袖長;而「中長」是量衣的長度與周圍;「合」則是指量褲腰頭的寬度;那麼「四葉」就是指褲長和褲管的四葉大小等。當生甫在用功背口訣時,梁師傅大都是在鋪房前練習他的音樂。就這樣一來一往音樂聲配合著口訣的印象竟然讓生甫更加深刻了,而且有時合著師傅的音樂便唱起來了。這樣幾次之後「上尺中長合四葉…」就成了量尺的「口訣歌」了。後來,他們師徒倆一起琢磨,就將這「上尺中長合四葉」定為七個音名。從此以後,民間開始有這種用文字作為「音名」的工尺譜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