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風:侗寨樓橋
在貴州、廣西的侗鄉,有許多久負盛名的鼓樓和風雨橋。這些興時於漢末至唐代的古建築,結構嚴謹,造型獨特,極富民族氣質。整座建築不用一釘一鉚和其它鐵件,皆以質地耐力的杉木鑿榫銜接,拔地而起。
侗寨鼓樓,外型像個多面體的寶塔。一般高20多米,11層至頂,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撐。樓心寬闊平整,約10平方米見方,中間用石頭砌有大火塘,四周 有木欄杆,設有長條木凳,供歇息使用。樓的尖頂處,築有寶葫蘆或千年鶴,象徵寨子吉祥平安。樓簷角突出翹起,給人以玲瓏雅緻,如飛似躍之感。
鼓樓是侗族人民的標誌,也是侗族人民團結的象徵 。每個侗寨至少有一座鼓樓,有的侗寨多達四五座。過去鼓樓都懸有牛皮長鼓一面,平時村寨裡如有重大事宜,即登樓擊鼓,召眾商議。有的地方發生火災、匪盜,也擊鼓呼救,一寨擊鼓,別寨應聲,照例擊鼓,如此, 一寨傳一寨,信息很快傳到深山遠寨,鼓聲所及,人們聞聲而來。因此,侗家人對鼓樓,長鼓特別喜愛。
現在,鼓樓是侗家人議事、休息和娛樂的場所。夏天,人們來到鼓樓納涼聊天。冬天,大家圍坐在火塘邊講故事。每到節日,男女老幼歡聚在鼓樓前「踩歌堂」或看侗戲。
風雨橋,又稱花橋,也是侗寨特有的建築之一。一般說,苗寨喜歡依山而立,侗寨則大多修在河溪兩旁,跨水而居。因此,侗寨就出現了石拱橋、石板橋、竹蔑橋等。然而最富民族特色的便是風雨橋。坐落在廣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陽橋是風雨橋的代表。因橋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風雨,故稱風雨橋。
這座橋建於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樑橋。全長64.4米,寬3.4米,高16米,五個石墩上各築有寶塔形和宮殿形的橋亭,逶迤交錯,氣勢雄渾。長廊和樓亭的瓦簷頭均有雕刻繪畫,人物、山水、花紋、獸類色澤鮮艷,栩栩如生,是侗鄉人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木建築中的藝術珍品。
(資料來源:世華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