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李靚慧╱專題報導
原本計畫在95年底之前完成民營化的台銀、土銀及中信局,在陳水扁總統提出官股銀行94年底前減半的要求後,民營化的進度已出現兩極化的發展,其中,原本計畫合併的土銀及中信局,均已加速進行民營化的相關前置作業;相反的,台銀的民營化進度,卻呈現停滯不前的狀況。
原有意合組金控的土銀與中信局,在陳總統宣布加速民營化政策後,合組金控極可能破局,不過,土銀及中信局的民營化推動時程,卻因此加速進行,為了配合政策,土銀及中信局都計畫94年度各釋出27%及25%左右的股權。
根據土銀的內部規劃,目前已預定94年年中上市,在中信局方面,則是向證期局提出公開發行申請後,預計94年11月掛牌上市。
為了解員工動向,中信局已經採書面方式,調查員工退休或留任意願,土銀也在近期積極舉辦說明會,董事長蔡哲雄更親自出席民營化員工權益及補償的說明會,讓員工了解自己的權益。
雖然土銀及中信局都給予員工充分的選擇權,無論選擇留任或離職退休,均有優厚的獎勵、補償條件,但可以預見的是,在民營化的衝擊下,大量員工流失在所難免,為了降低人才流失導致的人才斷層,土銀及中信局已決定在94年初,大舉招考儲備僱員,由銀行積極辦理人才招募的舉動觀察,民營化的進程的確已大幅提前。
不過,公營銀行的民營化作業,仍有其存在的困難,其中,業務的競爭力就是必須克服的最大難題,根據土銀的評估,由於原非民營金融機構,對於推動業務的經費總是不如民營銀行,更存在著公營銀行的既有包袱,產品促銷能量自然較其他民營金融機構差,不過,公營銀行擁有廣大的優質客戶,卻是可以善加利用的資源,例如土銀多達40萬的房貸戶,就是可以好好利用的客群。
在中信局方面,存在的難題則屬於結構上的限制,目前中信局的業務中,貿易部門涉及政府採購,其中涉及的單位,包括了考試院、銓敘部等相關部會,相關問題極為繁瑣,在民營化之後,原有的業務如何移撥,更是極為棘手、至今無法解決的阻礙。
在另一個原先規劃合組金控的台銀,由於在已完成的94年度預算編製中,已編列了24.3億元預算,計畫成立「台灣綜合證券」、「台灣投資信託」以及「台灣保險代理人」等3大子公司,該預算並已獲得行政院同意,顯示台銀尚未民營化之前就已為自組金控進行鋪路。
除了台銀、土銀、中信局之外,其他公營銀行的合併案,則是處於「喊話」的階段,以動作最積極的彰銀為例,雖然已積極規劃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 ),計畫引進策略性投資人,但外資是否是呼聲最高的ING集團,至今雙方都不願鬆口。
其他的合併案,截至目前為止,都止於各自放話的階段,例如國泰世華銀行,對於不會拖累盈餘和資產品質的公營銀行,例如土銀和華南金控,認為是不錯的標的,至於地區性經營不錯的信合社,國泰世華銀也會認真考慮。
富邦金控則屬意「第一金控」,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日前明確表示,富邦金有「北銀模式」的成功經驗,只要有機會富邦金一定會參加。新光金控更直指欠缺壽險的華南金控,表明對華南金控「比較有意思」。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