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歌修改建議刺激舊傷口
【大紀元1月19日訊】(亞洲時報記者Siddharth Srivastava1月18日撰文)新德里 — 印度最高法院收到一封奇怪的情願書,要求修改國歌《人民的意志》的歌詞,因為這首由印度最偉大的詩人泰戈爾在印巴還沒有分治前寫的歌詞中提到了印度已經不再擁有的地區和民族。這無異於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曾三度交戰的國家的老傷口上撒上一把鹽。
最高法院上周通知政府,情願書要求將《人民的意志》中的信德一詞刪除,因為該省在1947年印巴分治後已經不再是印度的一部分。印度內政部的回答是,國歌是由制憲國民大會1950年1月24日採納,當時信德已經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因此制憲大會當時並非沒有考慮這一事實。它的理由是:“信德這一詞不僅是指信德省,它還指已經成為印度豐富多彩的文化中不可分離的部分-信德文化。”信德人大部分是穆斯林,也有小部分是印度教徒,估計有3500萬生活在巴基斯坦,400萬生活在印度。
這個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尤其是在全國有不少人認為印度和巴基斯坦應該走德國道路,取消分隔印度和巴基斯坦克什米爾的控制線(就像拆掉德國的柏林牆一樣)之際。但同樣有很多人認為,印巴應該通過戰爭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最高法院很明智,它既接受了情願書,也允許持相反立場者發表意見-在印巴問題上往往有各種相互對立的看法。
一些人認為國家的象徵應該反映現實,因此國歌應該經修改以便真實反映它所代表的國家。一些人認為“信德”二字應該被“克什米爾”(國歌裏沒有這個詞)取代。他們提到俄羅斯的例子:在前蘇聯瓦解後,老國歌中所有提到史達林的地方都被刪除,以更符合新俄羅斯的現實。
最初遞上請願書的新德里律師巴特納噶爾在接受一家著名報紙採訪時說:“我呈遞請願書的理由是,將一個巴基斯坦省納入印度國歌有違憲法。”在被質問這樣是否傷害了信德人的感情時他回答道:“他們是前信德人。他們現在是印度人。如果你稱他們為信德人,那麼你應該稱出生于新德里的巴總統穆沙拉夫為新德里人。我並不是反對信德人-我能感受他們的傷痛。但是1911年確定國歌時的局勢與現在已經大相徑庭。”
但意見相左者更具說服力,認為這場有違普世兄弟精神的爭論毫無必要,應該首先考慮泰戈爾寫這首歌時的文化背景而不是隨後的政治分歧。也有其他國家在國家疆域發生變化後不改變原有國歌的例子。比如德國的國歌寫在19世紀德國包括幾十個獨立的公國時,它的第一句歌詞是:從馬斯到默默爾,從埃斯到貝爾特。馬斯是比利時和荷蘭之間的一條河,默默爾是俄羅斯和立陶宛之間的一條河,埃斯是義大利的一條河,而貝爾特是丹麥海灣。
此外國歌中不僅沒有包括克什米爾,也沒有包括一些東北部的邦,如北方邦和新建立的邦,如加爾克漢德邦和恰蒂斯加爾邦。整個印度南部都被稱作德拉維達地區而不是提到單個邦。
《印度時報》發表的一封讀者來信這樣寫道:“在我看來,巴特納噶爾遞交請願書要求從國歌中刪除‘信德’一詞的行為並不算愛國。當印巴兩國正在為版圖分裂搭橋鋪路之際,他發出一聲愚蠢的呼喊。修改泰戈爾的著名詩篇簡直是褻瀆聖物。這標誌著文學著作將被一些目光鎖定在麥克馬洪線和拉德克利夫線以內的人糟踏的時代的開始。這些人根本不關心國家的名譽,他們想要的只是一夜成名。”
印度這邊的信德人對這場爭論感到憤懣,並成立了一個其代表來自信德各大組織的行動委員會。他們聘請前法律部長吉司馬拉尼為辯護律師。
吉司馬拉尼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可笑的是,就算這個問題值得提出,它也應該由巴基斯坦方面提出,而不是我們。”他說:“信德不僅是一塊土地,它有自己的文化。作為許多宗教的源泉-蘇菲主義的搖籃,它等同於印度的世俗主義。印度信德人雖然沒有自己的邦,但他們仍是這種文化的代表。信德人聽到國歌中提到‘信德’一詞時會湧起一股自豪感,難道連這種感覺你也想從他們那裏剝奪?”
但最後一點還沒有在爭議中被提及。憲法專家辛格維接受一家新聞社採訪時說:“這是一個值得廣泛關注的問題。地理界線隨著不同階段新國家的產生而變化,問題是國歌和國徽應否以相應頻率更改。”(//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