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華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應運而興的統一王朝 明朝(十一)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大紀元1月15日訊】科技篇

農業

明朝在農業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是宋應星和徐光啟。

宋應星,字長庚,江西奉新縣人,約生活於16世紀末到17世紀中葉,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總結了當時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寫成名著《天工開物》。《天工開物》共3卷18篇,從農作物的種植、收割、加工,到制鹽、糖、油、酒、曲和制衣服、染顏色;從磚瓦、瓷器、紙張的生產,到五金的採冶,器具的鍛鑄,石灰、礬石、硫磺和煤炭的利用,以及車船、朱墨、珠寶等的製作,無所不載。

徐光啟(1562年~1633年),字子先,別號玄扈先生,上海縣人,明末官僚。他生活的時代,歐洲正進入資本主義時期,天文、地理、數學、機械力學等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徐光啟吸收了西方的科學知識,並和中國傳統的科學技術相互結合,在天文、數學、生物學和農學方面獲得新的成就。他組織明朝“歷局”工作人員,編制了當時可算很完備的整個天球的恆星圖,並採用新的測算法,使日食月食的推測,較前大為精密。他主持編譯的《崇禎曆書》,是中國天文歷算學中一份完整可貴的遺產。徐光啟還和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合譯《幾何原本》,把歐洲數學介紹到中國來。他參加翻譯的《測量全義》,介紹了西方三角術和球面三角術,引述了許多新公式。三角函數表也是經徐光啟等首次介紹到中國的。

徐光啟在生物學和農學方面的貢獻很大,代表作是《農政全書》。《農政全書》共60卷,約60萬字,分12個部分。舉凡農業及與農業有關的政策、制度、措施、工具、作物特性、技術知識等等,應有盡有。同時,作者也寫進了自己親身試驗的成果。徐光啟曾在天津試驗改良水田,又在他父親墳地周圍開了一個試驗園地,引種外地作物,培植高產良種。他從福建引種甘薯獲得成功後,著書加以推廣。《農政全書》不僅總結了17世紀以前中國農業生產知識,而且還融合了部分外來的農業知識。

醫學

明朝出了一位大醫學家李時珍。李時珍(1518年~1593年),字東璧,號瀕湖,湖廣蘄州人,父祖世代行醫。他在青年時便隨父學醫。在醫療實踐中,李時珍發現過去“本草”中記載的中藥,儘管多達-千餘種,但對藥性、藥名和分類的記載,有不少錯誤,還有許多寶貴藥物知識,還沒有被吸收進去。他窮畢生精力,披閱了八百餘家著作,並到北京、河南、江西、南京等地實地考察,還訪問了成千上萬的羣眾,前後三易其稿,終於寫成《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全書共分52卷,全書共收藥物1892種,其中由李時珍總結民間經驗而增加的有300多種。書中還附有處方11096則,插圖1000多幅。《本草綱目》對每種藥物的名稱、性能、用途、製作都作了說明,並訂正了歷代相沿的某些錯誤。它是中國16世紀以前醫藥學豐富經驗的總結,是中國醫藥寶庫中一份珍貴遺產,直至今天還有實用價值。此外,《本草綱目》不僅是一部藥典,也是一部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的重要著作。

地理學

明朝還出了一位著名的遊俠徐宏祖。徐宏祖(1586年~1641年),字振之,號霞客,江蘇江陰人。他從青年時起就開始有計劃的考察旅行,“不避風雨,不憚虎狼”,足跡遍及今天的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雲南等地,並最終根據自己的經歷,寫成了《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遊記》是他考察山水三十年的總結,具有很豐富的內容。其中有世界上岩溶考察的最早資料。

《徐霞客遊記》還記載了苗、瑤、果羅(彝)、摩些(納西)、壯、白等少數民族的經濟、歷史、地理和風俗習慣,以及村落城鎮的盛衰,名勝古蹟的演變等,是研究中國民族和歷史地理的珍貴資料。

建築藝術

北京皇宮(今故宮)是明代建築的突出代表。

當時的北京城以紫禁城內皇宮為中心,外是周長18裏的皇城,皇城之外是周長45裏的京城。皇宮正式動工於1417年(永樂十五年),竣工於1420年(永樂十八年)。這所皇宮由幾百座不同的建築物組成,面積約30萬平方米。各個建築物大都用白色大理石做台基和欄桿,建築物木構的本身,如木柱、門、窗等都用朱漆,橫額以藍綠兩色作彩畫,屋頂用黃色琉璃瓦,精美絕倫。其中奉天殿(今太和殿)、華蓋殿(今中和殿)、謹身殿(今保和殿)是中心建築,佔地面積8.7萬平方米。三大殿的台基各由高達二丈餘的三層重疊的須彌座構成,俗稱“三台”,把三大殿襯托得更加巍峨壯觀。台前有精鏤的丹墀,台四周用漢白玉欄桿圍繞,琳麋秀麗。除紫禁城內的皇宮外,還建築了供帝王祭祀天地、祖先、神靈用的天壇、社稷壇、山川壇、太廟和作皇城正門的承天門等。

除了皇宮建築外,明代佛塔和陵墓也有著自己的特色。上述建築多不再用易腐的木材,改用磚石建築。南京報恩寺琉璃寶塔,山西洪洞縣霍山廣勝寺飛虹塔等,都是用琉璃磚砌成。北京昌平定陵,就是一座用大理石、漢白玉和磚砌成的地下宮殿。

明代園林造景,有很高的藝術水平,不僅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因地制宜,開池堆山,種花木、建亭榭,巧奪天工;而且能借迴廊曲院分劃空間,使結構複雜,形成了“景外有景”,“園中有園”。蘇州拙政園、留園等,以幽曲明淨、精巧秀麗著名。

【正見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