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森:國土復育 原住民文化生態不會改變
【大紀元1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十五日電)「台灣經過 921大地震環境變脆弱,加上天災常態化,政府再不處理就是麻木」,台灣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委張景森今天上午在國土復育公聽會上強調,原住民族文化遺址及傳承文化所需設施等不會改變。
經建會與時報文教基金會合作舉辦「大地.我的母親:國土復育」公聽會,張景森表示,從 921大地震、72水災等造成大災害影響後,大家要承認台灣國土有危機的事實,如果不想承認就沒有立法必要,大家可以回家休息。
張景森表示,桃芝颱風過後曾有宗教代表來經建會,希望政府能夠協助居民到平地生活,72水災後,這個議題再次被討論,台灣連年產生災害問題愈趨嚴重,他認為,這樣現象有結構性問題,首先是颱風及 921大地震後造成地質改變,較大的風與水一來,山崩地流無法避免,政府若不採取行動,拖下去只是更多傷亡。
其次,山區道路興築及過度開發,不但增加危險造成更大損失、以及早期政府基於照顧農民,放租放領後,農民努力耕作,但隨後而來的挖馬路、蓋房子,也增加崩塌可能性,這些國土被破壞的事實,經建會在今年製作月曆發送,喚起民眾對國土的危機意識,但更深層思考,其實國土危機是政府與民眾共同造成。
經建會經過半年多規劃,包括國土復育策略暨行動草案、國土復育條例草案,目前已到最後完成階段,張景森表示,下週將與原住民立法委員進行溝通,若能達成共識,近期即可向行政院報告。
張景森指出,原住民長年居住山區,高山資源過度開發,再加上天然災害危害,原住民部落安全容易受到威脅,推動國土復育與保育,對原住民部落永續發展將更具正面積極助益。
他表示,降低開發才能減少災害損失,72水災過後,政府體認尊重及順應自然的重要性,人類在山區活動應重以審視,尤其應更嚴加管理環境較為敏感地區的開發行為,不宜再以工程技術為主來阻擋災害。
據建建會規劃方案,將劃設國土保育區,分為1500公尺以上的高海拔山區、500至1500公尺中海拔山區、100至500公尺的低海拔山區、河川、海岸、離島等分區管理。其中高海拔山區除既有原住民部落或聚居達30戶、原住民族文化遺址及傳承文化所需設施等之外,禁止農耕、採伐林木及其他各項新開發,尤其高海拔山區公有土地,應立即終止租約,收回造林或自然復育。
此外,國土復育方案對原住民權益規劃特別保障,未來在山區原住民保留區內,政府應輔導協助原住民經營民宿及生態旅遊旅遊服務,區內交通接承轉乘事業也應優先輔導原住民經營或優先僱用原住民;若自行遷居平地,政府也會協助就業、安居、就學及就養。
張景森強調,原住民部落在從事農耕、生態、工藝等沒有限制,且有復育基金協助,1500公尺以上目標是針對高山農業,政府會協助高山部落原住民轉向生態旅遊發展,高山景點不會消失,會更漂亮。
這場公聽會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余範英主持,參與者包括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國民黨籍立委廖國棟、國民黨新科立法委員孔文吉、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美國夏威夷大學農藝土壤博士黃瑞祥、成功大學水利海洋工程學系教授謝正倫、台灣環境資訊學會理事長李永展、主婦聯盟常務董事陳曼麗、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朱增宏、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理事長楊智偉等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