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從陌生到信任 慈濟南亞義診團膚慰災民心靈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十五日電〉南亞海嘯奪走十餘萬人生命,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外科醫師李維哲在震災後第二天就隨慈濟醫療團前往斯里蘭卡義診,他形容剛到災區時,彷彿進入了鬼域,但隨著醫療的展開,災民也逐漸平復傷痛。

南亞海嘯災難發生後,台灣政府和民間紛紛投入國際援救行動,但是受限於國際政治現實,台灣官方屢次遭到困難與障礙,不過民間的努力仍受到認同,特別是慈濟組織的愛心與行動,透過聯合國救濟網站的傳播,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注意。

剛從斯里蘭卡災區義診回台的李維哲說,這場災難雖然奪走十餘萬人生命,卻也激盪出跨國際的長情大愛。隨著義診的展開,災民們的眼神從空洞呆滯到靈動、傷口從疼痛難忍到癒合、情緒從悲慟哀傷到平復,﹁那是一種找到依靠的感覺!﹂

李維哲表示,南亞海嘯發生的第二天,他接到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守信的詢問電話,當時腦海中立時閃現﹁責無旁貸﹂四個字,而且第一個念頭就是馬上放下手邊的工作,趕到最需要醫療的重災區。

﹁這真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李維哲說,上個月二十八日他從桃園中正機場出發,先飛到新加坡,等了三個多小時,才搭上飛往斯里蘭卡的班機;抵達斯里蘭卡之後,又坐了七個小時的車子才抵達Hambantota,那是斯里蘭卡東南岸的三大城市之一。

他說,Hambantota海邊原本有一座市場,當他抵達時,市場早已被無情的海嘯捲走,舉目所望,盡是一片瘡痍景象,樹梢還有殘破的衣服,掛在枝頭上飄蕩,整座城市空空蕩蕩的,看不到任何人影,讓他感覺彷彿進入﹁鬼域﹂之中。

在南亞慈濟志工及當地熱心民眾的協助下,義診團順利進入一棟房舍進行義診。前兩天,只有鄰近一些受到驚嚇或是慢性病的居民前來;但是到了第三天,隨著義診消息的傳播,求診人數開始激增,陸陸續續趕來的民眾,不是衣衫不整,就是面容呆滯、雙眼無神。

這些民眾大部份是身體多處外傷,傷勢包括擦傷、挫傷、裂傷等等不一而足;有的則是出現創傷後症候群,許多人哭著訴說親人離去的悲痛,義診間裡傳出陣陣的哭泣聲,令人聞之鼻酸。

李維哲表示,雖然這些傷患都先經過當地醫療人員的初步處理,但是由於傷患實在太多,再加上醫療資源不足,因此儘管他們經過包紮,但是包紮之後,就不曾再換過藥,導致傷口發炎或蓄膿者,比比皆是。

除了定點義診之外,醫生們更主動前往鄰近難民聚集的地方義診,有的民眾是在逃生時拉傷肌肉,有的人是跳到海裡救人而受傷,還有人是為了替災民煮飯而扭傷手肘,更有在醫院裡工作的護士,因長時間無法休息而雙腳腫脹。

李維哲說,他一直無法忘懷的是,有一位十一歲的小男孩被大浪捲到海中,距岸邊有一公里遠,雖然他奮力游回岸邊而倖免於難,但是身上卻被礁石嚴重刮傷,全身佈滿大大小小的傷口,右前臂更掉了一塊五、六公分的肉,同時出現感染的現象。

他說,永遠也忘不了小男孩在進行麻醉與清創時,臉上露出的驚慌表情。第二天,小男孩又來接受傷口清創,但是臉上已經開始浮現出笑容;到了第三天,小男孩已經會跟大家開玩笑、惡作劇了。

經過三天的清創後,醫療團將小男孩轉送到醫院做進一步的補皮手術,由於當地居民很少接觸到西醫,因此要打麻藥時都會感到害怕,有些小朋友甚至哭得稀哩嘩拉,讓人看得很不捨,但是隔天傷口閉合起來,傷口不會痛了,小朋友臉上又綻放出天真的笑容。

李維哲表示,由於大海嘯造成交通中斷,加上傷病人數很多,因此災區目前仍十分缺乏藥品。他認為災民創傷後的情緒波動,終將有撫平的一天,更相信災民們彼此扶持,並在志工們的協助下,一定可以很快的走出陰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