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自由廣場

安替 : 從Blog到博客

- 目睹新生事物在中國的異化過程

【大紀元1月13日訊】在12月26日之前,2004年年度單詞應當是Blog(之後當然是Tsunami,海嘯,日語「津波」)。Blog是web-log的縮寫,意思是即時更新的網絡信息日誌,由一個人或若干人維護。 在西方,Blog其實就是個人新聞社,不斷發佈個人現場報導和即時評論,是主流媒體很重要的競爭者,在選戰、在政爭、在戰地、在救援中,Blog越來越發揮無法代替的作用,甚至和其他互聯網媒體有改寫西方媒體社會話語勢力分佈的可能,因此Hugh Hewitt在新書中稱之為改變世界的信息革命。

  無法確切考證Blog如何傳入中國,但第一個重要鼓吹者應當是方興東。他使用「博客」這個音譯。當然也有人不同意,覺得應當意譯為「網志」,或者直接用英文單詞。不過可以預測的是,「博客」這個Blog和Blogger的翻譯,會因為他的音義具佳,在譯詞的競爭中會最終勝出。「網志」不但解決不了「Blogger」的翻譯問題,而且zhi這種閉口音字,顯然不利於傳播,一定會淹沒在bo和ke組成的開口音狂歡中。至於直接用英文單詞,顯然不理解類似「bl」這種雙輔音發音,漢語已經不使用至少兩千多年了。

  不過顯然「博客」這個翻譯不太忠實原意,字面意思是「知識淵博的俠客」。如果說Blog在西方是抵抗主流精英話語的草根個人新聞記錄的話,「博客」卻是話語精英換個地方議論國是之處。語詞的差異意味著這一新生事務在中國的本地化過程也是一場從實質到意義上的異化。

  我們看一下先例:BBS。BBS剛落地中國的時候,和它在美國和港台的形式一樣,就是一個大家聊天交換看法的地方(所謂「電子公告欄服務」)。但1999年初開始,西祠胡同、天涯社區、一塌糊塗這些著名的社區,卻發展出顯然和美國版本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越來越多的政治愛好者通過一些政治味道濃厚的討論組,組合成一個個虛擬的觀點派別,在幾年內完全重組了中國政治觀點市場,BBS成了類似清末民初自由媒體的東西,提供中國各種政治觀點直接交鋒的言論平台,甚至一篇帖子的長長跟貼就是一場刀光劍影的政治決鬥。著名網友逐步成為新的輿論領袖,滲入了傳統媒體和教育領域。如果瞭解中國政治的最新變化,不要看報紙,不要看電視,直接上最著名的幾個BBS就可以。而這些功能,在美國是由《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等大牌左右媒體承擔的。

  西方Blog顯然是反精英主義的,不過博客在中國的精英化是可以預期的。如果說BBS在中國起著類似美國主流媒體的政治作用,那麼方便個人使用和更新的博客,在中國,會成為如同西方的輿論領袖個人專欄一樣的東西。在美國看托馬斯.弗裡德曼,要找他在《紐約時報》的專欄,在中國,如果我希望知道方興東怎麼看問題,我直接找他博客就好了,有些敏感的人物,更是只能在博客上才能聽到他的聲音。

  Blog在中國成為專欄式博客,和BBS在中國成為虛擬《新青年》一樣,完全是因為中國傳統媒體在壓力下的嚴重缺位。甚至大部份中國博客愛好者,其實本身就是傳統媒體從業人員。互聯網媒體不但沒有對傳統媒體起著顛覆的作用,反而成為傳統媒體的言論補充和精神後援,難兄難弟一起為讀者在中國爭取信息空間。

  希望博客在中國因此就承載著多麼大的作用,是不現實的。和BBS、個人網站一樣,博客網站很快會被定義成互聯網信息提供商,需要到有關部門領IPC執照,並且按照中國法律嚴格規範發佈內容。胡思亂想甚麼技術勝利、甚麼自由狂歡都是幼稚病,多多背誦法律條文才是腳踏實地。

  不過需要關注的倒是博客會帶來傳統媒體個人專欄方面的革新。在2005年,博客世界一定會給傳統媒體提供一大批出色的新專欄作家,他們的高產和閃光的文字給目前無病呻吟的專欄寫作帶來新鮮血液。興許商業化的專欄辛迪加也會在今年逐步成型。我現在的名片上面現在就是印著我博客的地址(//anti.blog-city.com),還有一個很虛榮的頭銜:專欄作家。

  書名《博客——E時代的盜火者》 作者:方興東等

  出版單位:中國方正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3年8月 定價:38元

  參考書籍:Blog : Understanding the Information Reformation That’s Changing Your World

  Hugh Hewitt, Nelson Books , 2005年1月,精裝本,19.99美元

新世紀(//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