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3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三日綜合報導)大多數人對彗星的印象,都認為彗星總是周期性往返,間隔雖有長有短,卻固定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世人面前;然而自一九九八年賣座電影「彗星撞地球」(Deep Impact)上映以來,世人便意識到彗星可能為地球帶來重大毀滅,紛紛投入研究這個會定期光臨地球的宇宙訪客。
彗星是由冰凍的氣體、冰塊與塵埃所構成,這些物質都是太陽系行星形成後的殘餘物,而受太陽引力牽引,彗星會循橢圓形軌道運行。科學家已獲知的彗星數目約一千多顆,但他們預測真正的彗星數目可能有十億。
天文學家依照彗星公轉的周期時間,將彗星分成短周期彗星與長周期彗星,以兩百年為分界。人們最為熟知的彗星之一哈雷彗星,周期介於七十七年與七十九年間,人們一生中或許能見過一次,但若能再見到一次哈雷,也就堪稱長壽了,但在各種彗星中,哈雷的周期尚屬短周期。
以上是屬於周期性彗星,不論周期長短,這種彗星時間一到終會來到地球。但有一種非周期性衛星,接近太陽一次後即不復返,二零零一年造訪地球的尼特彗星與利尼爾彗星,即屬此類彗星。
天文學家研究彗星,企圖瞭解太陽系在數十億年前形成時的狀態。但近來另一項更重要的目的,可能就是瞭解「彗星撞地球」電影中的恐怖景象真實上演的可能性。
美國新墨西哥州桑迪亞實驗室的科學家,曾模擬一枚直徑一公里的彗星撞擊上地球的景況,顯示足以掀起與紐約已倒塌的世界貿易大樓齊高的大海嘯,並引發氣候異常,遑論如同海爾-波普這種直徑達四十公里的彗星撞擊地球時的威力。
歷史是否發生過彗星撞擊地球事件?六千五百萬年前,地球主宰者恐龍幾乎在一夕間滅絕,科學家認為似乎只有隕石撞擊才能造成如此巨大的毀滅。
坦普爾一號彗星目前正在接近地球當中,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的「深撞號」探測船(與「彗星撞地球」英文片名同名)台北時間十三日清晨順利發射升空,準備前往與彗星對撞,向世人揭開彗星內部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