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福教育界人士評施政報告
【大紀元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雪兒、浦慧恩香港報導)
張超雄:無具體扶貧措施
代表社會福利界的張起雄議員對施政報告感到極大失望,因為「老董」之前「吹風」說會以扶貧為主導,但在整份施政報告並沒有勾劃出較具規模的扶貧方向,也看不到扶貧委員會有能力制定政策。若沒有具體扶貧政策,未來難以解決目前如此艱難和嚴重的貧窮和貧富懸殊等問題。
他指出,在經濟利益的分配問題上,「老董」並沒有對貧窮問題有直接回應,如長者的1.8億元院舍的轉營,這些錢其實是舊的錢,其實是政府停止繼續提供一些安老院院舍的宿位,在未來將有3億元的節省,而這1.8億元只是將省下的3億元再度投資,將現有的院舍床位變為護理安老院形式。
先削三億再撥一億八
另外,2億元的按額資助,也是舊的安排,上一屆立法會財政委員會已撥款通過。稍為新一點的是在4個區內舉行兒童發展先導計劃,但受惠的人數很少。計劃的函蓋面,從字面看只會照顧到一些幼兒(剛出生到小學前),模仿美國對一些貧窮家庭小孩補足他們入學前不足的一些計劃,但在對付整個貧窮問題,只是九牛一毛的動作。
張超雄說:「其他(政策)無論是社區投資共享基金、或是(防止)家庭暴力等,完全騷不著癢處!」
至於對殘疾人士每個月提供多100元的支援,張起雄指,似乎只是給予完全癱瘓的人,建議應該照顧其他殘疾人士。況且若完全癱瘓者實際生活如此困難,每月多100元,只是象徵性而已。其他政策如容許領取生果金老人可以離港超過180日,並可以到福建省,這完全不會增加政府開支,也看不到可以大幅度援助貧窮的老人。
憂扶貧會變政治花瓶
對於「老董」要成立扶貧委員會,張超雄擔心會淪為政治花瓶。
唯一欣喜是特首在報告內對社工的角色予以肯定。在資源削減下,整個社福界現在面臨達到一個崩潰的邊緣,整筆過撥款對不同的社福機構和前線的員工造成很大壓力和分化。若不改善,不但貧窮人士得不到援助,連社工行業都會淪為弱勢社群。
而張起雄說,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特首肯定了社工的工作。其實社會福利界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壓力大又沒有社會援助,擔心成爲弱勢群體。他希望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能夠廣泛咨詢,資助社會福利界。
社福界何喜華:方向正確 力度不足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認為施政報告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政策的力度不足;沒有足夠的支援政策去解決弱勢社群的問題。例如對小朋友的支援,政府也確認了孩子在學習方面,除了在學校外,因應個人及科技發展的額外需要,但政府仍未正視貧窮孩子的生活需要,如削減綜緩後,沒有預計孩子配戴眼鏡的錢,有些家庭連電話的錢都沒有等等問題。他認為政府不能夠把孩子的需要與整個家庭的需要分割開。
同時,何喜華指出,董建華也沒有處理低收入家庭的問題,例如小孩子因為家貧需要住在環境很差的地方,政府並沒有任何政策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
未提老人退休保障
他認為施政報告中關於長者的措施,並非新措施。而針對長者貧窮問題方面,現在有大約20多萬長者每月生活開支少於1700元,政府並無任何措施去解決長者退休後的生活問題。政府說會放寬老人離港限制,換句話說,是建議他們回到一個生活水平比較低的地區生活,但就隻字不提增加生果金,也不敢觸及整個老人退休保障計劃是否足夠的議題。
對於將會成立的扶貧委員會,何喜華就認為,若委員會並非一個決策部門,委員會所提供的見議,將缺乏部門去落實。至於如何落實委員會的建議,還未見到政府在這方面有任何構思或承諾,因此很可能委員會只是一個意見搜集的渠道,變成一個空談的委員會。
何喜華認為,香港現在是兩極化,對某些人來說,今年可能是經濟很好的一年,但對於一些基層的勞工,生活仍然艱苦。
學聯代表:政府教統局政策不一致
對於施政報告中有關教育的安排,香港專上學生聯會代表勞康言認為,政府每年所說的都差不多,政府說一套,局長又說另一套。
她說,很難單純談論是否滿意施政報告,要看實際的安排。
另外,勞康言說,學生代表11日堅持要求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於12日接見他們,是因為大學削資議案要在周五(14日)通過,現在立法會表決撤回有關議案,所以與李局長的對話可以遲一點。她已經去信邀請李國章下周出席教育論壇,進行公開辯論;教統局已回覆會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