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

應運而興的統一王朝 明朝(七)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王朝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

關於明朝滅亡的預言

唐朝的《推背圖》第三十二象預言了明朝的滅亡。圖中畫一扇門,門中有馬,一個“闖”字浮現眼前。

讖文是:“馬跳北闕,犬嗷西方;八九數盡日月無光。”闖王李自成滅明,“日月無光”指“明亡”(日月合在一起是明)。頌文是:“楊花落盡李花殘,五色旗分自北來。太息金陵王氣盡,一枝春色佔長安。” “頌曰”四句詩預示著李自成坐不久(“李花殘”),北方民族終將取得天下。“太息金陵王氣盡”暗指漢人稱帝的氣數已盡。

宋朝的《梅花詩》第四節第四句“開到李花春已非”也預言了明朝的滅亡。明朝在明成祖朱棣的統治下,經歷了他全盛的輝煌。但明朝末年的衰敗,加上多年的農民起義,使得大明王朝終於是“開到李花春已非”。 “李花”應指明末的闖王李自成。公元1644年春,李自成率領起義軍功佔了北京,崇禎皇帝於紫禁城後的景山上上吊自盡,明朝滅亡,所謂“春已非”。

明朝的《燒餅歌》對明朝的滅亡也做了預言。“萬子萬孫層疊層,祖宗山上貝衣行,公侯不復朝金闕,十八孩兒難上難。”卦曰:“木下一了頭,目上一刀一戊丁,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傑總無春,戊子已醜亂如麻,到處人民不在家,偶遇飢荒草寇發,平安鎮守好桂花。”其中“祖宗山上貝衣行”暗含崇禎的名字,“木下一了頭,目上一刀一戊丁”暗含李自成的名字。“偶遇飢荒草寇發,平安鎮守好桂花”指明朝末年的農民大起義,後一句暗指吳三桂。

對於崇禎的下場,《燒餅歌》的預言是“奔走梅花上九重”,暗指崇禎在煤山上吊自殺。

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

1627 年(天啟七年),陝北澄縣飢民在白水縣人王二率領下,衝進縣城,殺知縣,揭開了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起義的風雲很快就遍布陝北和陝中。張獻忠也在延安起兵。當時,李自成也參加了起義的隊伍。李自成,陝西米脂人,曾當過銀川驛卒。1629年(崇禎二年),他和伙伴一起參加了王嘉胤起義軍。後來投奔“闖王” 高迎祥,號稱“闖將”。李自成勇敢善戰,在他的謀劃下,起義軍取得了節節勝利,並攻下了明中都鳳陽,斬留守官兵幾千人,樹起了“古元真龍皇帝”旗號,這引起了明王朝的極度恐慌。 1636年,因為高迎祥被捕遇害,起義陷入了低潮,李自成不得不率軍長期轉戰於陝、川、鄂接境地帶。此後,明朝政府起用楊嗣昌為兵部尚書。楊嗣昌制定了 “四正六隅十面網”的軍事圍剿計劃。一些起義軍向明朝投降。

1640年冬,李自成乘明軍主力入川追擊張獻忠,河南空虛之機,率部從鄖陽地區出發,進入河南。當時河南連年旱、蝗、瘟疫,赤地千里,各地民變紛起。李自成一進入河南,立即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飢民參加,於是聲勢大振。李自成針對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賦役繁重,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明確提出了“均田免糧”的鬥爭口號,受到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到處傳唱著“吃他娘,著他娘,吃著不盡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和“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的歌謠。1641年正月,李自成起義軍攻破洛陽,殺福王朱常洵,發藩邸及大家巨室糧數萬石、金錢數十萬賑濟飢民。這時,河南各地的起義軍都先後接受了李自成的領導。群雄歸附,勢力日強。

1642年冬,李自成進軍湖廣,奪取了襄陽,並進而攻佔除武昌外湖北沿江州縣。1643年三月,李自成改襄陽為襄京,並稱”新順王”,創立了新順政權。新順中央還設置上相、左輔、右弼等文職官員,其下有六政府(六部)等。新順轄區還建立府、州、縣各級地方政權。不久,李自成再攻入河南。

1643年八月,明軍出關入豫,阻擊李自成。九月,李自成大敗官軍,斬殺四萬餘級,獲器仗輜重數十萬件。十月,李自成乘勝攻破潼關,佔領西安。1644年(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改西安為長安,稱西京,建國號大順,建元永昌。鑄永昌錢,造《甲申歷》,進一步完備大順中央政府機構。同時,開科取士。至此,大順農民政權正式成立。

大順軍進京後,在西安建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政權建設。中央機構基本上因襲明朝,有的只改換名稱。大順政權右武輕文,規定“凡文官俱受權將軍節制”,保證了農民軍將領在政權中的核心作用。在北京期間,大順政權又實行了考選舉人的措施。

隨著農民軍控制地區的擴大,大順軍建立的地方政權也愈來愈多。佔領北京前後,大順軍已在河南、湖北、陝西、山西、河北、山東、寧夏、青海、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區建立了府、州、縣各級政權。

與此同時,張獻忠於1644年十一月,在成都即帝位,國號大西,改元大順,稱成都為西京,造《通天歷》,鑄“大順通寶”。

明朝的滅亡

在農民起義軍的步步進逼下,特別在大順政權建立後,明思宗與大臣們不得不集中全力,加以應對,主要對策是出征、南遷和勤王。

所謂出征,是由剛入閣的李建泰代帝出征,征討李自成。不料軍隊出發不久,就遭遇起義軍。李建泰被俘。

所謂南遷,是把首都從北京遷到南京,以躲避起義軍的鋒芒。但該建議因為內閣中沒有一個大臣全力支持,變成了議而不決,最後不了了之。

所謂勤王,就是將駐紮在山海關外的吳三桂所轄軍隊調入關內,協助消滅起義軍。但是這一決定意味著明朝要放棄寧遠和山海關外大片土地,因而大臣們都借此推委不決。等到太原陷落,京師危急時,崇禎下令徵調吳三桂保衛北京,但為時已經晚了:吳三桂趕到北京時,北京已於前一日陷落了。

走投無路的崇禎在1644年的十九日凌晨,來到煤山(景山),在一顆大樹旁上吊自殺。臨死前他在衣服上寫下遺詔:“因失江山,無面目見祖宗於天上,不敢終於正寢。”明朝隨著崇禎的死去也土崩瓦解了。

從崇禎個人來講,是一個希望有所作為的皇帝,而且也並不是一個殘暴的皇帝。他上演了一幕並非亡國之君的亡國悲劇。這似乎說明,歷史永遠在按照自己既定的軌道運行著,人類永遠只能順天意而行。

【正見網】(//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是陶侃的曾孫,祖父外祖父雖是東晉的名士,但是到陶淵明時,家世已經衰落。然而自幼就貧困的他,並不以貧為苦,他一生雖沒有顯赫的功業,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詩文的成就,卻受後人崇仰傳誦不已。
  • 海瑞一生無私為民,清廉至極,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能為民請命,冒死進諫。正是這種敢觸龍顏諫君王的凜然正氣,使他千古留芳,許多後世文藝作品都描寫了這一點,由此可見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 于謙自幼聰穎過人,善書法,其書靜穆高雅,氣韻盈沛。青年時代就寫下了《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著名詩篇(《石灰吟》出自《于少保萃忠傳》)。在三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興利除弊,剛正不阿。于謙的這些半神的操守準則,對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像韓信﹑岳飛﹑袁崇煥一樣,其品德操守舉世崇尚。
  • 「堯舜」是中國古代的政治典範,作為一個女人,誠孝張皇后獲得「女中堯舜」的稱號。600年前的這位傳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幹,默默地站在幕後,輔佐三代帝王處理朝政。她從來沒有走上前台,沒有垂簾聽政。她只是謹守婦道,做了一個女人該做的,就為她的時代帶來了安定與福祉。
  • 郭氏是史上唯一經歷八朝皇帝,五次位居皇太后、太皇太后之尊的女人。她享受過無以復加的榮華富貴,帝王都要向她行子孫之禮;親歷過朝局動亂和生離死別;目睹了皇位走馬燈似的更換,她輕而易舉就可奪取。可是,她始終穩坐於後宮,扶持子孫皇帝,沒有非凡的定力,是很難做到的,因而這些帝王對她非常敬重。史書評價,她所立下的「社稷之功」,可與她的爺爺郭子儀相輝映。
  • 兩度被廢,兩次垂簾,出家近三十年,一位被趙宋皇室遺棄的女人,卻以一己之力,使得大宋王朝多延續了153年。她就是北宋哲宗趙煦皇后——元祐孟皇后。
  • 世人皆知中共是一個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政黨。然而世人往往不太清楚的,卻是中共之所以無法,究其原因,是在於其無天。或者說,在當今的中國,中共偷天換日,將自己變成了如天一般的存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