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1日訊】【正見網胡乃文】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卷一》說,“欲療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機,五臟未虛,六腑未劫,血脈未亂,精神未散,服藥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勢已過,命將難全。”在這個篇章裏頭,舉了《黃帝內經﹒素問﹒湯液醪醴篇》中的一段話,認為人要“順從天的運行道理”才能健康。
“湯液醪醴”就是藥湯、藥酒,上古時候的聖人作了湯液醪醴只是準備好了在那裏,而自己不吃也不用。“上古作湯液,備而弗服也”;中古之世的人,因為道德開始向下滑了,道德漸漸的不太好了,此時就必須服用湯液醪醴,但是很快就可以好病了,“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
古時候的人把病氣說成“邪氣”,也就是“風、火、暑、濕、燥、寒”等不正的天氣侵擾人,邪氣時時發生,人就容易生病了。生病的人只要喝了湯液醪醴,就可以萬全,病也好了。《黃帝內經》又說,為甚麼現在的人吃湯液醪醴卻沒用了呢?不但如此,還“必齊毒藥攻其中,砭石針艾治其外”要用內科的毒藥來攻擊病人體內的病灶,還要在外邊用外科手術刀,針刺、砭石、艾灸等各種方法治療。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說,上古之人,能活的時間比較長,甚至活了100歲以上還動作不衰;可是中古之人和現代之人,年過半百就已經動作皆衰,為甚麼呢?
《黃帝內經》的看法是,上古的那些知道甚麼是“道”的人,懂得天地之間運行的道理,應該是陰陽諧和的,每個人的命運是有定數的,所以行事都不和天地的正常運行道理相違背,他們的起居作息都“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行為準則都和天地的自然陰陽之氣相合,也懂得天命不可違,於是他們的養生之方就是“食飲有節”,吃東西曉得要節制些。還有“起居有常”,起床與睡眠都有一定的時間,“不妄作勞”,不做自己不能負荷的工作,因此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肉體與精神都協調一致,以致能活到“度百歲而去”,百歲以上才到終點。可“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用酒當作他們的飲料,“以妄為常”,時常講的話都是妄語、都是似是而非的話、謊言欺騙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醉以入房”,還在喝醉了酒的時候也做性的接觸,以慾望來枯竭他的精氣,以耗費來散了他的真氣,不知道要保持精氣神的飽滿,最後就“務快其心,逆於生樂”,以致於因為“起居無節”也就“故半百而衰”,差不多五十多歲就開始已經不健康了,動作也不行了。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講求配合四季以養生的方法。四季都可以養生,這裏教給人們,人與天地的氣都要同化一致,甚麼事情都應該法於陰陽、合於自然的。這裏認為春天要“養生”,如果反其道而行,就會傷肝。
夏天要“養長”,如果反其道而行,就會傷心。秋天要“養收”,如果反其道而行,就會傷肺。冬天要“養藏”,如果反其道而行,就會傷腎。可是只有聖人會順從這個理,所以不會生甚麼奇病,而“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常人就常常會逆反這個道理,於是逆了春氣,少陽之氣就不會“生”,以致於肝氣內變;逆了夏氣,太陽之氣就不會“長”,心氣內洞;逆了秋氣,太陰之氣就不會“收”,肺氣焦滿;逆了冬氣,少陰之氣就不會“藏”,腎氣獨沉;逆反了的,就容易生病。四季養生如果連睡眠與起床的時間都符合自然,那更好了,所以“春季夜臥早起,夏季夜臥早起,秋季早臥早起,冬季早臥晚起”。
因為四時陰陽是萬物的根本。古聖賢認為春夏是陽的季節,所以要養陽,秋冬屬於陰的季節,所以要養陰。順從這個根本,就能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反這個根本,就會克伐它的“本”,壞了它的“真”啦。所以陰陽四時乃是萬物的終始,是生死之本;如果逆反就會災害叢生,順從的話就不生難治之疾病,這就算是謂“得道”。而“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能夠順“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
其實這也就是得道的、好的醫生能夠治未病,得道的、好的治國者能夠讓國家不亂的原因即在於此。“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不亦晚乎?”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還說,上古的時候有“真人”,比較晚一點到中古的時候有“至人”,再晚一點的時候,有“聖人”、“賢人”,都是順從天地的運行道理而健康長壽的人。
真人最懂得養生,真人養生的方法就是同化天地陰陽,能“提契天地,把握陰陽”,懂得把天跟地的氣,非常非常美妙的契合在一起,也懂得把握天地陰陽;還會呼吸上天自然的精氣,都能密切接合在一起,又“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整個機體能與天地互相之間都連在一塊了,所以壽命能與天地一樣,“壽敝天地,無有終時”,也就是形體不會死亡了。
至人的道德是非常高尚的,能夠“淳德全道”,也懂得陰陽與四時的密切的配合,“和於陰陽,調於四時”,而且有“去世離俗”的心,不與常人、世俗混同。至人懂得精神永遠要保護得很好,他能“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這樣也和真人差不多,也可以跟天地同壽了。
聖人懂得能和天地和平相處,“處天地之和”,還順從天氣的變化,不逆著幹,“從八風之理”,嗜好、慾望,他能夠看得很淡“適嗜欲於世俗之間”,不生氣“無恚嗔之心”,行為與世俗的理沒有偏差,但也不跟世俗完全苟同“行不欲離於世”,懂得衣服該怎麼穿,不會跟著流行穿戴,所以不容易被風寒傷著“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還有不會故意勞動得特別多,“外不勞形於事”,沒有許多執著不去的慾望,思想不會很亂“內無思想之患”,懂得恬靜,他懂得愉樂,“以恬愉為務”,他會“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形體、精神不會潰散,這種人也可以活到一百歲左右。
更其次的賢人也不錯,能“法於天地,象似日月”也能“辨別星辰”,知道它們的運轉之道,可以了解“逆從陰陽”與“四時養生長收藏之道”,結果跟上古之人一樣,他懂道而且能夠合於道,還可以同於道,“將從上古,合同於道”,這樣子,也可以益壽一直到他的天年才終“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曾經有傳說講,古人像彭祖壽八百,廣成子壽千二百,可能都是修煉成了極高的這類道人了。
懂得順從天地運行的道理,陰陽寒熱都適時適性地與之不悖,也就可以同化了天地的特性,也能像古時的修煉者“真人、至人、聖人、賢人”一樣,健康長壽庶幾可以達成。
發稿時間:甲申年臘月初二日 公元2005年1月11日 星期二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