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漫談:皮影戲
皮影戲是集造型藝術、表演藝術、音響藝術於一體,用燈光把影像映現在布幕上的一種戲劇形式,又稱「影戲」、「燈影戲」、「土影戲」。
皮影戲起源於中國,據晉代干寶《搜神記》載,漢武帝思念已故的愛姬,齊人少翁以燈光映在帳幔上的人影來解武帝的幽思,此為皮影戲的濫觴。
宋代的《明道雜誌》、《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等史書中,均有宋代皮影戲的詳細記述,當時京都開封城裡有許多演出皮影戲的專業團體,每逢正月十五元宵佳節,諸街坊巷口都設有戲棚,演出皮影戲引聚遊人觀看,劇中人物也從「素紙雕鏃」發展到羊皮雕形。
元初,皮影戲曾作為軍隊的娛樂活動,常在軍營中流動演出。明清兩代,皮影戲已遍佈全國。就連清代的王府和官衙中,也辦起了影戲班。
由於流行地區、演唱曲調和剪影原料的不同,皮影戲形成許多類別的劇種,以河北灤縣一帶的驢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較著名。十三世紀初,中國皮影戲流傳到東南亞各國及土耳其、波斯,十八世紀中葉傳到歐洲各國。
──轉自《世華網》(//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