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軒解密廣州歌壇:歌手北上發展等于自殺
【大紀元9月29日訊】上個世紀90年代,廣東樂壇人才輩出,成為中國流行樂壇的熱土。但到了90年代中期,廣東樂壇中大批優秀的詞曲作家、音樂人、歌手紛紛移師北上,人才大量流失,廣東樂壇整體滑坡,而後開始沉寂,廣州樂壇的現狀寂寥,前途堪懮。作為廣東新一代音樂人,肩負著復興廣東樂壇的重任,推動廣東樂壇繁榮的職責,又將怎麼看待「後廣東樂壇」現狀,作出怎樣的展望呢?對此,「紅人館」將推出「後廣東流行樂壇系列報道」。這一期我們約到的嘉賓就是廣東樂壇新晉歌手張敬軒。
據中華網9月28日報道﹐現在內地真正的當紅明星全是北方的,那些北上的人幾乎都沒有大紅,如果他們當時能沉住氣,在廣州沉澱一段時間,他們後來的發展可能就會很不一樣」。——張敬軒
張敬軒活躍廣東樂壇,很多歌迷誤以為張敬軒是廣州人,實際上,他生長在廣州,卻是北京人,他的普通話字正腔圓。他說:「我從前學的是會計專業,17歲後開始從事音樂,就順著這條路走上來了。」
昨天——
他們應該留在廣州
廣東上世紀90年代是流行音樂的樂土,明星層出不窮,對於繁榮的主因,張敬軒認為就是人才。那個時期不乏優秀的作詞作曲人,加之歌手本身素質較高,諸如林依倫、毛寧、陳明本身就是相當不錯的歌手,音質好,水平也不錯,因而樂壇一時間百花齊放,風光一時無兩。「廣州毗鄰香港,受其熏染,那時內地娛樂也尚不發達,相比之下音樂走得早先一步,明星輩出也算是時勢造英雄吧。」張說。
但從1996年開始,廣東樂壇開始「急劇滑坡」,大批優秀的詞曲作家、音樂人紛紛北伐,而歌手方面,陳明、毛寧、李春波、林依輪等人的「北飛」也使樂壇境況堪懮。
談到當年廣東樂壇的毛寧、麥子傑、楊鈺瑩等人的「北上」,張敬軒似乎有些激動,他說:「毛寧那批歌手北上,就是去自殺的」,他頓了頓,繼續說:「現在內地真正的當紅明星全是在北方『出道』的,那些北上的人幾乎都沒有大紅,如果當年他們能沉住氣,留在廣州沉澱一段時間,他們後來的發展可能就會很不一樣。」
今天——
本地製作外地包裝
今年廣東樂壇打破沉寂局面,出現了張敬軒、陳妃平、潘蓉等歌手及青蘋果、與非門等樂隊,樂壇開始走向復甦。同為新生代的歌手,張敬軒最看好「與非門」樂隊,稱其音樂富有品質,別有風格。對於廣東樂壇現在的人才狀況,張敬軒坦言:「現在的廣州樂壇並不乏人才,我身邊就親眼所見有很多優秀的歌手、詞曲人,但是由於資金和公司運作等原因,他們並沒有發揮出自己真正的才能。」
張敬軒還提出,「廣東音樂本地製作,外地包裝也不失為一良策。」廣東樂壇在包裝上不夠專業,遜色於港台,重振樂壇繁榮,到外地包裝也是可行辦法。
明天——
我相信明天會更好
至於張敬軒本身的發展,可以說是現今的本地樂壇最出色的一位。他的最新專輯《AM/PM》原定於8月正式出版,今年暮春、初夏張敬軒做了些專輯的預售宣傳。然而桂花飄香時節,仍未見其專輯上市。問及發行確切時間,張敬軒說:「新專輯的錄音工作正在進行收尾,預計下月正式發佈。」「為何延遲?」張敬軒解釋:「我一直忙碌各地的演出,加上身體不適,,專輯錄音就一再耽擱了,在此向歌迷們致歉。」
張敬軒的聲線純淨餘味悠遠,業內人士喻作:「廣東樂壇最具發展潛力的歌手」。其曲風同周傑倫的R&&B類似,台灣音樂人及DJ圈中人士冠之以「小周傑倫」。對此,他說: 「我不適合唱R&&B,我的嗓子很東方。」對「小周傑倫」的美譽,他說:「稱呼只是別人的暫時定位,實際上,在不斷尋找嘗試R& &B以外的音樂,我將給自身賦予更多新的東西。」對於廣州樂壇的未來,張敬軒充滿信心,他用了一句耳熟能詳的歌詞回應說:「我相信明天會更好!」
(信息時報 作者:李文瑞)(//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