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吳正庭╱金門報導〕台教育部「二○○四人權婚禮」昨日在金門「莒光樓」前隆重舉行,金門縣長李炷烽以地主身分借題發揮,並一語雙關希望十五對新人毋忘在「莒」,將來處處都有取名「金生」的人權寶寶。
教育部、人權教育基金會及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共同主辦的「二○○四人權婚禮」,昨日上午在始建於民國四十二年的金門地標「莒光樓」前隆重舉行,由教育部長杜正勝親自到場福證。
擔任這場婚禮的證婚人為教育部長杜正勝、勞委會主委陳菊,主婚人為教育部次長范巽綠、人權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王榮文,介紹人為金門縣長李炷烽、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秘書長蘇進強。
十五對新人來自金門及台灣本島北、中、南各縣市,另有兩對澎湖、花蓮的新人臨時因米雷颱風威脅不克到場;他們前一晚先行進駐主辦單位安排的「洞房」,並熱鬧舉辦了別開生面的告別單身派對,新人們昨趕了大早梳妝打扮,臉上仍難掩滿足與興奮的喜悅。
典禮在金門傳統婚禮古樂隊「十音隊」及「大鼓吹」的伴奏聲中歡喜揭幕,三十位新人共乘代替禮車的「鴛鴦馬」魚貫出場、踏上紅地毯,對對佳偶緊握雙手,對於自己把「好多個第一次」獻給了金門,表示新鮮、興奮、難忘。
杜正勝也勉勵年輕朋友,應抱持負責的態度,共組互信互愛的家庭,彼此手牽手、一步一步向前走;陳菊則以「雙雙對對、萬年富貴」作為祝詞。
縣長李炷烽感染了現場喜氣表示,自己和太太的心情就好像「第十六對」新人,並以幽默的口吻表示,婚禮在莒光樓舉行,希望新人們永遠毋忘在「莒」,如果天天在「莒」,一定希望無窮、樂趣無窮,明年以後就會有趙「金」生、錢「金」生、孫「金」生、李「金」生…。
由於「莒」與「舉」諧音,引來一陣笑聲。
李炷烽並勉勵新人以愛結合,也要以責任永遠共渡一生;范巽綠希望下一代的人權寶寶,可以產生更多的人權家庭,讓人權教育廣植人心。
杜正勝親頒人權版結婚證書及雕塑巨擘楊英風大師的「尊重與包容」作品給每一位新人。
教育部指出,人權婚禮是將「人權教育」、「人權家庭」、「婚禮」三者合而為一,藉由每對新人的傳承及人權家庭的不斷組成,把人權教育的精神與理念「尊重與包容」及婚禮後持續的「人權家族繼續教育」傳承給下一代,並落實到婚姻生活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