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古跡改建起風波 旅遊當局疑「黑箱作業」
【大紀元9月25日訊】﹝亞洲時報阮堯熙 撰文﹞被列為香港古跡的香港中區警署近日因為特區政府有意招標發展而鬧出風波。關注香港文化遺產人士認為,特區政府的計劃可能會破壞這個古跡的原貌,更有香港區議員表示,香港旅遊事務署為了達成招標目的,曾對招標基準多番作出改動。
因為香港經濟仍在復甦,特區政府一直力求發展有利可圖的項目。此外,因為古跡維修所費不菲,就以中區警署建築群為例,估計每年約需高達500萬港元,所以特區政府一直希望有發展商可以承包該項目,以求達到開源節流的目的。因此,近年特區政府計劃「彈性開發」 中區警署建築群古跡,希望令項目在現時地產市況看俏的環境下,能為庫房帶來收益。
不過,政府的計劃卻遭到古跡關注團體及人士反對,理由是特區給予發展商太大權限。
中區警署建築群包括中區警署,域多利監獄,連同前中央裁判司處,建築群最古老的建築建於1864年,因為這組建築被視為代表著英國殖民管治香港的歷史,所以歷史學者及有關人士都認為具有相當大的歷史價值。
香港政府早於1995年已經將整個建築群列為法定古跡,任何改動必須根據一套特定的指引。負責古跡保護及重建的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曾經向香港旅遊事務署部署提供意見,認為應給予地盤發展「更大彈性」,及「放棄較近期才興建的部分」。
香港特區政府原本計劃於今年第二季就中區警署建築群進行公開招標,但因為目前因社會迴響愈來愈烈的情況下,招標日期一拖再拖,招標書內容一改再改,至今未能落實正式招標日期及詳情。
中西區區議員,民主黨的甘乃威批評,政府在今次事件中,完全是「黑箱作業」。據甘指出,旅遊事務署未能一次過公開所有評審基準,期間更懷疑曾經私下改動細則,令公眾無法監管,行事透明度極低。
據稱,評審機制明顯被改動:評分四大項基準中的「向政府繳付的費用」一項,由原來的比重占「兩成半」,變成現今的「四成」。換言之,政府提升了收益在整體評分的比重。
據指出,於2003年2月13日中西區區議會會議上,當時是旅遊事務助理專員許林燕明曾向區議員說明,評審過程中,政府可收取費用只佔評分的兩成半。及後在2003年5月7日立法會會議上,她則改口,向立法會議員表示地價方面的評分佔四成。最近,旅遊事務專員鄭汝樺於9月22日在香港電台節目中更強調,佔四成的地價評分在整個評分基準只是占「小部分」,大部份還是在非地價方面。
似乎是因為古跡保護關注人士的壓力,特區政府把中區警署項目批出後不可拆卸樓宇由初期提出的「4幢」建築物改為「17幢」。於2003年5月7日立法會會議上,許林燕明稱,「在該樓群內的28幢建築物當中,日後計劃建議者只須保存四幢被認為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但在9月15日發表的官方新聞稿中,「全數十七幢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將獲保存」。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館長許日銓就此事強調,在保存地區歷史文物的事情上,香港特區政府應該告訴「公眾」哪一些建築物需要保留,以及為甚麼值得保留,而不是在進行招標時才告訴「投標者」。
甘乃威又指,中西區區議會曾多次提出要求參與評審標書,但都被旅遊事務署一而再拒絕,理由是「評審投標建議涉及商業機密」。
甘乃威對亞洲時報在線表示,為表達民間的滿情緒,由他有份發起的「保護中區警署古跡群行動」,已由9月22日開始,在中西區巡迴進行簽名運動,以及於9月26日晚上9時正,舉行「拯救中區警署古跡群」迎月提燈遊行,從上環荷李活道公園出發,遊行至中區警署,以示抗議。該組織成員包括大學講師,律師,區議員等等。
香港的望族何東家族較早時表明,已籌得5億港元,希望以非牟利的經營方式管理該建築群,他何東家族日前登報指出,香港特首董建華已經初步否決他們的建議。
香港旅遊事務署接受亞洲時報在線查詢時表示,該署就有關問題已經發佈新聞稿,現階段沒有其他補充。(//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