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波:從為母校創作校歌《公民教育》說開去

楊銀波

標籤:

【大紀元9月22日訊】按:要讓中國的公民,具備賦予現代制度真實生命力的廣泛現代化精神和能力,從而促進公民社會的形成,推動社會穩健的進步,這就是公民教育最重要的目標。對此,我尤其重視那些基礎性的社會領域,例如中學。

公民教育
–重慶永川市萱花中學校歌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
天下英才齊震顫;
獨立人格,自由思想,
公民教育鑄棟樑。

公共道義,文化力量,
萱中人有世界眼光;
歷史進程,甘苦共嘗,
萱中人為真理而戰。

社會責任,良知不滅,
萱中人有一腔熱血;
活得真實,追求卓越,
萱中人做時代前列。

尊重權利,平等和諧,
呼喚人性魅力,
今生永難忘卻。

腳踏實地,不懼艱險,
發憤超越自我,
力創光輝歲月。

教育,教育,公民教育,
請你捍衛文明,
守住我們的最後底線!

教育,教育,公民教育,
請你魂兮歸來,
締造我們的精神世界!

2004年9月13日淩晨,楊銀波親筆寫於中國廣東。歌詞共計216字。

作為萱花中學原高2001級2班的學生,我的回憶和近年社會調查所發現的問題,足以責令我為之做些什麼。毫不謙虛地說,我的母校在重慶直轄市境內,堪稱奇跡。1991年8 月,老校長蘇邑富受命組建萱花中學,當時政府下達的任務僅僅是緩解永川市西半城孩子們就近讀書的緊張壓力,並未對其寄予太大希望,更無萱花中學的長遠發展規劃。最初入學者僅數百人而已,然而2000年竟增至4500人,成為永川市所有中小學學生人數最多的學校;到如今,學生人數已具5000人左右的規模!2002年底,萱花中學被重慶市政府評為省級重點中學–重慶市重點中學,這在直轄市境內沒有第二個先例,成為聲譽鵲起的後起之秀。

近日光臨母校網站,見到面向全校師生員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校歌徵集啟事”(9月 30日截稿),且見我的當年好友、如今萱花中學副校長陳治奇帶頭創作《萱中精神》,含“勇盡己責,自強不息”、“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等歌詞,遂激情獨立創作《公民教育》一首,並囑陳治奇將之代寄給《萱中之聲》編輯部水伯勳,以表支持。9月13日上午,我給水伯勳、陳治奇打去電話,彼此相談甚歡。我說:“如果本歌詞偶然獲得採用,我保留歌詞的署名權,至於隆重大會、榮譽證書、現金獎勵之類,我一概不要,你們可以將之全部獎勵給我當年的班主任朱平先生。”陳治奇哈哈大笑:“謝謝你!謝謝你!”昔日珍貴默契的友情,頃刻間便得已足夠的表達。是的,我想念母校、感念母校,重視家鄉教育,重視我中華一切人才之締造。

我曾專門關注過重慶境內的所有重點中學,唯獨萱花中學最為年輕。其他中В縝缶?中學,1891年創建;豐都中學,1893年創建;永川中學,1900年創建;雲陽中學,1902 年創建;長壽中學,1904年創建;江津中學,1906年4月創建;銅梁中學,1907年創建;壁山中學,1907年創建;江北中學,1909年創建;江津第二中學,1925年創建;榮昌安富中學,1927年春創建;萬州第三中學,1929年創建;兼善中學,1930年創建;巴蜀中學,1933年創建;南開中學,1936年夏創建;清華中學,1938年創建;重慶第八中學,1938年創建;萬州第二高級中學,1939年創建;育才中學,1939年7月創建;渝北中學,1946年創建;南坪中學,1956年創建;四川外語學院附屬外國語學校,1963年創建;涪陵第十四中學,1976年4月創建。

其餘者,如重慶第一中學、第七中學、第十一中學、第十八中學、第二十九中學、第四十九中學、西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涪陵第五中學、大足中學、大足第一中學、鋼城中學、江津聚奎中學、楊家坪中學、潼南中學、字水中學、鐵路中學、墊江中學、綦江中學、望江中學、朝陽中學、鳳鳴山中學、萬州高級中學、合川中學、開縣中學、巴縣中學、忠縣中學等重點中學,其歷史皆源遠流長于萱花中學。據統計,目前重慶各級各類的中學學校共有1758所(含班級31665個),現有在校學生1618606人,教職工人數 116299人,已畢業人數422159人。萱花中學不但以最為短暫的辦學歷史位居數十所省級重點中學之列,並且其學生人數已是重慶各中學平均人數(921人)的5倍多,此成就甚至超越其他部分省級重點中學!

以“行情”的標準,一所優秀的重點中學,其管理、師資、環境、人才均須具備。細說開來,民眾關注學校費用繳納、升學率、上線率、教師教學科研能力、學校所獲榮譽、獎勵制度;硬體設施的關注,則包括教學樓、實驗樓、辦公室、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游泳館、藝術館、微電腦室、食堂、禮堂、教師宿舍、學生公寓、校內廣播站、電視臺、電視教學網、多媒體教育設施等。然而,行情歸行情,再富麗堂皇的校園也不能滿足當代中國的教育需求。我們這個社會,必須依賴于公民以民主法治的方式,去經歷一個現代化中國的轉變,避免轉型的失敗和畸形發展的悲劇,這就亟須真正的公民教育,而非僅僅是政府對學校的授牌。我們要讓首先在校園展開的公民教育,培養出學生認識、關心及參與公共事務的習慣,使他們能夠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認識和尊重人權,認識中華民族的傳統和文化,對中國社會有歸屬感,並致力於創造社會的未來。

我們不能讓中國法治民主的進步全部依賴於社會的順從者,它更需要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崇尚自由和公平,尊重真相和論證,能批判地思考和勇於革新的學生。當前中學,普遍重視德育(包括傳統文化、情感教育、性教育等),又於德育之中滲透對國家、民族乃至政黨的熱愛,故又可稱之為“民族教育”或“黨教育”;然而,我們更需要“民主教育”,即把民主作為生活方式的教育。兩者取其精華,讓學生認識、實踐作為個體和所屬群體的權責關係,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思考、感情和行為,方可稱之為真正的公民教育。它包括八個範疇:個人、家庭、朋友、學校、社會、政府、國家、世界。這項教育比其他任何學科內容更廣泛,更借助於學識和經驗,同時也更需要公眾的實際參與和推動,例如形形色色的社會活動,包括探訪、籌款、環保、辦報、辦刊、社會調查、個案分析、專題辯論會、校內民主投票選舉學生會幹部、與社會團體共同開展項目與活動,專門設立“公民教育周”,每年對教師和學生專門頒發“公民教育獎”等。

公民教育不能抽離現實、憑空教授,而應是掌握具體而實在的態度、知識與技能。它能否順利進行,需要很多條件,這包括:政府足夠的資金人才的支持和協助,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參與,學校和教師對公民教育的認同感,教師本身的公民素質和推動能力,系統化的公民教育方案,充裕的課程時間,充足而精打細算的經費,不設測試及考試(僅作多方向估評)。從而,使之既自由活躍,又完全生活化。如果“公民教育課”得以在中學開展,則必須要有優秀的教師,這種教師必須進行必要的公民素質培訓,密切關注國內外時事新聞,熟讀中國公民常用法律,深入認識中國和世界的常規原則,言談相對客觀,並且最好有較為廣泛的社會交流網路,從而有利於校外公民教育課的展開。所有公民教育課教師,均可專門組成公民教育委員會,該組織的統籌者(公民教育主任)由公民教育課教師投票選舉產生,並獲得校內晉升的職位。公民教育委員會負責編寫一套較為完整、平衡、跨範疇的教學課程,設計專門而獨立的科目來推動公民教育。

我樂觀地估計,凡一切推行公民教育的中學,必能見習出“准大學”的實力,且促進學生成熟人格的完善。然而,它是有阻力的,尤其是當它面對一個不自信的統治政府時,便更是如此。當今民間海外評論,大都將矛頭對準政權體制,亦即一黨專政問題不解決,其他改革都不可能從根本上得以解決。我贊同這一常識性的看法,然而我並沒有“一蹴而就”地解決根本問題的渴望和把握,哪怕它只是一個部分領域的民主改革,也仍然是一種巨大的進步。為此,我把希望更多地寄託於民間自救、自助、自強和相對妥協的民政合作,擺脫傳統改良與革命的既定路數,從而全力投入社會,即公民社會的建立之中。然而,到目前為止,公民教育在中國仍舊沒有專門研究推廣的機構和人員,甚至沒有必要的資料積累。因此,我們,以及中國一切辦學者,都很有必要借鑒境外經驗,探索出中國的公民教育體系,並率先進行試點,再由中國文教部門進行推廣和普及,從而在較大範圍內使中國公民走出宗法臣民文化的落後面貌。在此,我鼓勵諸位首先參考李慎之、朱學勤、王富仁、郭羅基、茅于軾、毛壽龍、周鴻陵、徐錫亞等人的著作和作品。

最後,我想說–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只是口頭意義上的公民,然而真正的公民–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是必須依靠多年的努力奮鬥才能獲得的實實在在的稱譽。這種努力與奮鬥,絕不僅僅依靠反抗政權專制乃至口頭上反抗政權專制,它更需要中國眾多的務實者從基礎性的、社區性的、領域性、局部性的層面進行卓有成效的漸進改革,從而推廣開來,成為我們牢不可破的信念和習慣,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社會力量。此等理想,我希望在我們這一代能夠實現。至於究竟“能不能實現”和“能實現多少”,我謹贈諸位八個字:

盡力而為,從我做起。

--轉載自《議報》164 期 //www.chinaeweekly.com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楊銀波:孔靈犀小檔案
楊銀波:資料集:關於武漢優秀青年孔靈犀
楊銀波:腳踏實地 努力幫助農民工
楊銀波:中國農民工調查--物價上漲‧炎炎夏日‧濤濤洪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