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韓復航 限每週18航班
【大紀元9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平宇、劉力仁╱台北報導〕中斷長達十二年的台韓航線,昨天宣布復航。
但據了解,攸關韓方利益甚鉅的延遠權(第五航權 )以及貨機班次問題,在台灣堅守國家利益情況下,迫使韓方最後一刻同意讓步,航約中全部以無限期「留待後議」處理,航約主要處理客運部分。
延遠權也稱為第三國經營權,是裝載乘客、郵件及貨物飛往任何其他締約國領域,與卸下來自該領域的乘客、郵件及貨物的權利,不過班機的起點或終點必須於航空器登記國內,例如此次台韓航約的簽定,限定於兩國間的航線,韓國航空公司不能再從台北延遠飛至其他國家。
外交部昨天宣布,台灣與大韓民國基於平等互惠原則,並為增進雙方實質關係,由台灣駐韓代表李在方與韓國駐台代表黃龍植,在台北簽署雙邊航空協定。
雙方同意各可指定多家航空公司飛航台韓境內各點之客運航線,至於被視為黃金熱線的台北│漢城航線,則限制每週十八班、座位數四千五百座。
不過,在貨運部分,我方只同意每週兩班,與韓方期待有明顯落差,同時為保障我國航空業者利益,韓籍航空公司也不可自台灣載客後,再向香港、東南亞等其他航點延伸。
民航局長張國政說,近日將通知華航、長榮、立榮、華信、遠東及復興六家國籍航空公司提出營運申請,原則上會選定兩家航空公司飛航此一定期航線。
這項談判去年11月與今年6月曾兩度在台北召開,都因互有堅持告吹。昨天雙方展現誠意,上午在民航局松山機場二樓中控室內秘密完成,兩國隨即交換外交節略,航約即日起正式生效。
至於我國最關心的主權尊嚴問題,據了解,主談代表是我民航局長張國政以及韓國民航局長,雙方外交部從旁協助,達成台灣堅持的官方對等談判模式。
航約以雙方代表機構名義簽訂,即「駐韓國台北代表部與駐台北韓國代表部航空運輸協定」,(Air Transportation Agreement Between the Taipei Mission in Korea and the Korean Mission in Taipei ),協定則是以簽約方(The Parties )互相稱呼,巧妙避開國名問題。
知情人士透露,談判過程中,我公權力被充分保障,雙方簽約代表均由政府任命,因此就我方認知,就是「政府對政府」訂約。
據指出,台韓航約談判與簽訂的過程與原則,完全比照台美航約與台日航約等,與台灣關係密切的非邦交國航約模式,台灣對此認為可以接受。
復航 台韓關係溫度計
記者王平宇╱特稿
台韓復航留下諸多「有待後議」的伏筆,將隨台韓雙邊關係進展或倒退,決定這份航約將朝更符合兩國利益發展,抑或只能「原地踏步」。
台韓復航延宕十二年,必須從一九九二年台韓斷交之際說起,當時台灣深感受到韓方欺騙,在無比挫折的民氣驅使下,政府堅持對韓強硬,要求韓方與台灣定期舉行部長級會議,並將此條件與航約談判綁在一起。
由於韓籍客貨機來台後,還可向東南亞等地延伸航線,獲取龐大利益,反之台灣客貨機只能北延到威海衛,利益有限,因此復航談判一直是韓國著急、台灣不急。
這次復航談判得以順利敲定,主要是談判過程中,韓方充分接受台灣民航局與外交部官員參與,同時台灣也願意比照與其他非邦交國訂約模式,以官方代表、民間組織形式,預留轉圜空間,也兼顧實質簽約。
台灣為擔心中國刺探,幾次談判都要求在台北舉行,甚至為免韓方因中國壓力退縮,直到簽約前1日,外交部都堅稱復航為時尚早,保密功夫到家。
就韓方而言,這次雖然完成復航,但充其量手中握著的只是一份「陽春航約」,韓籍班機從中獲取的最大利益,只在未來不須再繞過台北飛航情報區,節省部分油耗。至於擁有大量新穎機隊,可將票價大幅壓低的韓籍客機,仍無用武之地。
相較於美國在亞洲的另一盟友日本,韓國雖與美國關係同樣密切,對台政策上卻難望美日項背,第一夫人吳淑珍2002年5月初的訪韓計畫,就因韓方畏懼中國壓力告吹。
這次復航誠如一位外交官員所言,只是踏出雙方善意的第一步,所留下的伏筆,卻是未來台韓關係的溫度計。
延遠權隱藏的龐大商機利益,以及攸關韓國全球營運佈局的誘因,能否換來台韓關係更趨緊密?考驗的是韓國能否基於國家利益,在對台關係上做出適當安排。
復航 外交意義大於民航利益
記者劉力仁╱特稿
十二年前,南韓宣佈與我斷交與中國建交,由於韓方告知我方時間僅有一天,對台灣幾近於羞辱,台灣在憤慨之際,宣佈台北漢城斷航。昨天宣布的復航,其實也是外交意義遠大於民航意義的一起交易。
當年斷航後,韓航無法飛越台北飛航情報區,必須繞道東南亞國家,油料成本大增,因此態度大變,亟欲與台灣談判復航,但韓方每次與我磋商,總欲拉低談判代表層級,並不承認台灣主權,要求台灣在簽約文件上必須將「領土」改為「區域」,以至於談判總是觸礁,復航遙遙無期。
但因復航對韓方有利,在韓方「佔便宜」情況下,台灣並無復航的急迫必要。至於這次為何突破,據悉,去年底,民進黨政府為拿出外交績效,拉抬總統大選選情,和韓方積極磋商,但韓方要求「全面復航」,民航局認為我們對韓方並沒有延遠權及貨運業務需求,「僅開放航運業務」即可,雙方意見分歧,沒有結果。
總統大選後,面對國內政局紛亂,台韓復航又被民進黨政府視為拉抬政情一帖良方,因此五二○之後,外交部可說拉著民航局的手,積極與韓方談判,由於雙方僵持多年,對於對方底線有所認知,韓方有民航業者施壓,台灣則亟需外交績效,因此雙方互退一步,韓方接受僅航運恢復,台灣在名稱及談判層級也稍作讓步,短短一個月,竟突破僵局,雙方依行政程序向上簽報,並於昨天完成簽約。
民航業者認為,其實現在台韓包機業務靈活有彈性,並不遜於定期航線,但面對外交事務,民航事務何其渺小,除了配合政府政策,民航界也實在說不出其他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