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向胡錦濤發出辯論邀請
【大紀元9月1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王怡茹台北報導) 台灣總統陳水扁星期三與聯合國記者舉行電視記者會的時候,邀請北京領導人胡錦濤與他就台灣加入聯合國的問題進行辯論。盡管政治觀察家並不認為辯論有實行的可能,但是肯定陳水扁向北京政府表達對談的意願。反對黨則認為陳水扁的說法其實是為年底立法委員選舉爭取選票。 陳水扁星期三在國際媒體的面前,向胡錦濤發出了辯論的邀請。 他說:“本人更有意願透過聯合國記者協會的安排,就台灣參預聯合國的議題,與中國領導人胡錦濤主席作公開的辯論。”
*為兩岸關係提供可能運作模式*
這個要求成了台灣兩家主要報紙,中國時報和聯合報的頭版消息。台灣中央通訊社總編輯劉志聰認為陳水扁的建議不僅是很好的新聞議題,也為兩岸關係提供了可能運作的模式。:“我認為這是一個新聞點。他在這樣的場合提出來,大家會很關注,然後考慮有沒有這樣的可能。事實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通過高層對話來解決政治的困局,比如南北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我認為這樣的機制在化解彼此的誤會和區域危機上,是一個可以試著運作看看的模式。”
歐亞基金會副執行長董立文肯定陳水扁向北京和國際社會發出了想要和解的信號,也認為這可能是陳水扁在兩岸5年多的僵局之下,做出了努力之後,感到失望,才決定向國際公開表態。此外,陳水扁選擇胡錦濤作為辯論的對手,可能考慮到胡錦濤上任以來沒有對台灣發出激烈言辭的緣故。董立文說:“他考慮到中共的四中全會正在召開,尤其在過去半年來,胡錦濤在對台政策上,並沒有講出什麼來。基於這個考慮,陳總統才會點名胡錦濤,希望能夠和他對話。”
*“辯論”強調兩岸對等的本質*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戴萬欽也認為兩岸只要能夠展開對話,都是好事。但是他並不認為陳水扁的建議能夠解讀為向北京政府伸出橄欖枝。戴萬欽指出,陳水扁使用的是挑戰意味比較濃厚的“辯論”一詞,而沒有採用和解意味比較強的“討論”一詞。這可能是為了維持台灣的尊嚴,但是北京政府可能不會覺得很中聽。戴萬欽說:“如果說是在電視上討論,國際可能會認為台灣在尋求兩岸之間的大和解。如果講辯論的話,就會認為台灣是要和大陸要把一些話說清楚,講一些關係所以不好的徵結所在。當然聽起來味道並不是明確的橄欖枝。如果講說是討論的話,可能會更明確。執政者可能認為這樣的講法是不卑不亢,可是大陸是否也認為是不卑不亢,那就有問題了。”
戴萬欽表示理解陳水扁最後採用“辯論”一詞的原因,因為如果說“討論”,就像是台灣屈從大陸的條件,失去既定的立場。而“辯論”比較能夠強調兩岸對等的本質。
*無法達到外交的效果*
國民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張榮恭直言批評陳水扁提出辯論的建議根本不可能實現,因此陳水扁的講話其實是為了內政的需要,無法達到外交的效果。張榮恭說:“民進黨上台之後,對於整個中國大陸的對抗性都比國民黨執政時期強,這對民進黨的選票有凝聚的效果。因為台灣320的選舉剛過,年底還有很重要的立法委員選舉,這種悲情的訴求,以及製造兩岸的對立氣氛恐怕是執政當局很重要的選舉手段。”
張榮恭指出,陳水扁曾經多次對大陸喊話,但是從來沒有得到迴響,可以想見大陸這次也不會對辯論一事做出回應。歐亞基金會副執行長董立文對北京政府的回應卻抱持樂觀的態度。他說:“最好的情況是這樣子,恐怕他們(北京)還會再提一次對兩岸復談,或者領導人之間對話的要求。 我覺得這也很好,至少不是口出惡言,而是良性的喊話,這都是很好的開始。”
學者一致呼籲兩岸盡早恢復對話。戴萬欽認為務實的做法是兩岸先在具體的工作層級上進行討論,作為對話的開始。如果未來不能舉行公開的辯論,就算是秘密外交也不失為可行之道。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