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降雨觀測 台灣可望加入
【大紀元9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台北報導〕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教授劉振榮昨日透露,台灣可望加入由美國太空總署發起的「全球降雨觀測」衛星計畫(GPM)!
該計畫預定在二○一一至一二年間,發射一個核心衛星與八顆小衛星,部署成用來蒐集全球降雨資料的衛星星系,劉振榮說,美國太空總署預定十月下旬來台,與中央大學、台灣大學的氣象研究團隊,及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計畫室等單位洽談合作。
劉振榮指出,日本、英國和一些歐盟國家都已加入此項計畫,因台灣運用衛星遙測資料研究颱風豪雨已累積相當的經驗,而預定在明年發射、由六顆微衛星組成的中華衛星三號也是氣象衛星星系,美方認為台灣有足夠的實力參與此計畫,甚至不排除將GPM八顆小衛星的其中一顆交給台灣負責,不過詳細合作內容還得看實際洽談的結果。
劉振榮表示,該計畫發射的衛星,將攜帶氣象雷達、被動式微波儀等蒐集大氣降雨資訊的儀器,每三小時更新一次全球大氣資料,目標是將降雨前三小時的預測空間解析度,從現在的數十公里平方提升到四公里平方的等級。
劉振榮指出,衛星遙測資料有助於預測梅雨鋒面的降雨情況和颱風早期生成,例如他根據衛星遙測得到的資訊,建立衡量台灣附近鋒面型降雨的「客觀潛力指數」,當指數大於零點五時,梅雨鋒面造成的對流系統就屬「發展型」,有很大的機率會下大雨,反之則屬「消散型」,不致造成大雨威脅。
劉振榮指出,「客觀潛力指數」若再加入從美國海洋大氣總署氣象衛星所得的大氣渦度資訊,對預測熱帶氣旋會否轉為颱風,具有相當好的準確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