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學研究所 發現三個超新星
【大紀元9月1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謝武雄╱中壢報導〕台灣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透過鹿林天文台望遠鏡,最近陸續發現三個「超新星」現象,並陸續在國際期刊發表,首開台灣發現超新星先例,由於超新星現象是重要的天文現象,各先進國莫不爭相觀測,此次,中央大學的發現也象徵台灣在天文學術的實力,再向前邁進一大步。
中央大學天文所鹿林天文台發現的三個超新星分別是去年10月卅日從「PGC20548」星系發現的「SN2003lz」,今年4月5日於「PGC66948」星系發現的「SN2004cy」及7月卅日從「PGC08025」星系發現的「SN2004ee」,中大天文研究所也分別在「國際天文聯合會通告」(IAUC )第8364期、8371期和8399期刊上發表,首開台灣發現超新星的先例。
目前計算得知「SN2003lz」距離地球為三點四八億光年,「SN2004ee」則是二點六八億光年,也就是這二顆超新星的爆炸現象都是在二、三億年前發生的事情。
「台灣超新星巡天計劃」是中央大學葉永烜教授主持,由林忠義、黃癸雲、陳英同及林宏欽等成員,利用玉山鹿林天文台的望遠鏡進行觀測,這個計畫是由教育部、國科會「追求學術卓越發展計畫」當中,「台灣天文研究大環境軟硬體系統之建立」的子計畫,並與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天文系及大陸北京國家天文台合作。
葉永烜表示,觀測超新星受緯度的限制,目前十多個國家的天文台只能觀看北天球天區的星座,觀看南天球天區星座的國家,只有台灣、澳洲、智利等三個國家,競爭對手不多,這是台灣的優勢。
所謂「超新星」現象,是恆星氫燃料燃燒完畢後,產生的爆炸現象,有的超新星現象甚至肉眼可見,最近的紀錄是一九八七年麥哲倫星系的爆炸,此外,中國宋朝就有記載超新星現象的資料,而恆星爆炸後,產生大量的中子撞擊原子核產生核變,宇宙藉此產生金屬等重元素,構成地球這樣的實質星球。
此外,超新星現象可以透過「紅移」現象測量星系間的距離,透過數據的累積,計算宇宙膨脹的速率,更重要的是累積台灣實驗的數據,提昇台灣的天文學術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