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8日報導】(據中廣新聞報導)(謝佐人報導)
上星期國際原油價格每桶逼近45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油價突破每桶44美元後,美股大跌,歐洲主要經濟體德、法股市也重挫,顯現國際油價漲勢已瀕臨美歐等已開發國家的忍受上限,如果油價漲破每桶45美元關卡,對國際經濟及通貨膨脹影響將浮上檯面。
這波國際油價自去年美、伊二度波灣戰爭結束後,由每桶28美元上漲迄今,漲幅高達 57%,雖然調幅相當驚人,但仍然沒有影響美、日等先進國家的經濟成長。據外資機構評估,經由物價變動結構調整後,油價對於通膨影響力已不如第一次波灣戰爭,對比20餘年前第一次石油危機,油價對通膨的影響更形式微。
去年以來這波高油價走勢,沒有對世界經濟造成影響,主要原因是先進國家的生產力及企業獲利增強,吸收了高油價的負面影響;例如美國燃油價格自1999年迄今,漲幅達110%,美國消費者早已進入高油價的生活,美國通膨及經濟成長率表現並沒有令美國貨幣當局擔心。據研究機構統計,目前能源支出佔美國家計可支配所得僅2.7%,1980年代則在5%以上。
此外,近年來美、日等國企業強勁的獲利表現,使高油價威脅相對減輕許多,據國際能源署 (IEA)及已開發國家組織研究發現,油價上漲對先進國家經濟成長確實有影響,但不妨礙景氣緩步復甦趨勢。而且國際油價與通膨之間的關聯也比過去降低許多。
不過,一旦國際油價每桶超過45美元,將引起各國政府對油價的警戒,尤其是亞洲各國對原油進口依賴度遠比美、英等國為高,過高的油價對亞洲國家通膨影響相當顯著。據國際貨幣基金 (IMF)分析,油價由每桶10美元漲到35美元,對美、歐、日通膨影響各為0.6% 、0.6%、0.3%,但對亞洲通膨的影響1.4%,其中對大陸、印度、馬來西亞的影響各為0.8%、2.6%、2.0%,顯示油價對亞洲新興國家通膨壓力較先進國家顯著。
台灣石化大廠對國際油價所作的分析認為,原油價格若在每桶35至44美元間游走,對物價及廠商獲利影響不大,中間原料廠商也可藉原物料的操作獲得利潤;若油價超過每桶45美元,對台灣物價水準將產生顯著影響,下游廠商將因終端消費者不願接受調漲價格,使其轉嫁上游成本的能力將大幅下降,對經濟成長及通膨壓力將產生顯著的負面效果。
廠商認為,由於各國購油成本均相同,各國政府也了解高油價對經濟、景氣的影響,預估國際油價要超過45美元以上也並不容易。